欲迴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
傍註可見。
問:其日夜十二時中,急趕急行如拂頭燃,極是勇猛精進行人。何嫌求生不可耶。
答:有會曰。此但為誡虛假行人不得生故。假舉精勤。既言縱使,豈是實義。
議曰:若爾雜毒行人其實精勤生報土乎。
又有會曰:此嫌名利精勤不得生淨土耳。
議曰:嫌名利精勤不得道,是諸教通談,何及特論之。(了鈔斥之)
又有會曰:此嫌煩惱賊害下機賴已精勤不歸佛願。(了鈔同之)此解通也。
今謂:凡夫雜毒善根勇猛精勤迴願往生,得生化土。決無得生報土之理。
是故斥言此必不可。
事讚所謂極樂無為涅槃界,隨緣雜善恐難生。亦此義矣。
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
言剎那者,時節極促。
俱舍頌疏第十二云:或有動法行度一極微。
又解:如壯子一疾彈指頃有六十五剎那,如是名為一剎那量。
三業等者,文皆可見。既是彼佛真實心行所感淨土,豈有以虛偽雜善得到理。
故法事讚亦誡之云:極樂無為涅槃界,隨緣雜善恐難生。
他人妄取今此疏文還難淨門。全如依釋。
(真實心行所感淨土,豈可以以虛偽雜善之行而得到,如此能得,則因果不符。
法事讚所謂的極樂無為涅槃界,隨緣雜善恐難生。就是形容這個道理。
兜率密記,引此疏文而謗難曰:善導自說,願極樂者應如彌陀,三業所修清淨真實,
若不爾者不可得生,濁世凡夫誰能如佛,當知西方是難行法。
故處胎經說,前後發意人,欲生西方彌陀國者,皆著懈慢國不能生佛國,
億千萬眾,時有一人能得往生。難行難往明證在此。
釋曰:經云為未來是煩惱賊害濁惡不善五苦所逼,說清淨業,豈有為此機,
還勸如彌陀,勤修真淨解行之理。當知。
今疏舉彌陀國清淨真實心行所感,以明凡夫雜善難生,誡其雜善勸歸佛願。
欲迴此雜毒行求生比淨土者,此必不可者,此誡雜善也。
身口意業所修解行,必須真實心中作者,此乃勸歸佛本願也。
如處胎經,指捨念佛,樂著虛偽雜善執心不牢固人,
還成今疏誡雜毒善勸歸佛願之一證耳。
為何前後發意人,欲往生西方彌陀佛國,只停於懈慢國,因雜善執心故。
佛說不了佛智等,疑佛智故,不能體解佛願救度,捨他力用自力故。應誡之。)
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
此結勸眾生歸佛願真實。凡言標總持善惡機。
言所施者,指佛願施。經說令諸眾生功德成就。
論判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。
行卷言如來已發迴願施眾生行者,並斯義矣。
為趣求者,去歸趣也,求願求也,歸趣佛願力願求所迴施,曰為趣求也。
言亦皆真實者,亦言對佛真實,皆言通指三業,歸佛三業真實德故。
行者亦同得三業皆真實,故云亦皆真實。
所謂彼此三業不相捨離,即此義矣。
(此正結勸他力心行。
佛以願行迴施眾生,謂之所施。
眾生歸向佛願曰趣,信受所施功德曰求。
歸佛三業真實德,故行者三業亦皆真實,彼此三業不相捨離,即此義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