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84凡言念佛者,憶念佛也。

  憶念佛以大願業力成就之功德,斬斷眾生之生死繫縳,

  令生不退之真實報土之理,而歸命之心乘本願者,

  眾生之三業皆靠上於佛體,登於佛果之正覺。

  故今所言之念佛三昧者,我等雖稱禮念,並非自己之行,

  應當領解是「唯行阿彌陀佛之行」。

以下者,以念佛之義相,在當相具明。

於中,初略辨((84)),後「言本願者五劫」等以下廣釋((85)-(96)),

即直以「教念彌陀專復專」之句意釋顯也。

初中有三節,初「凡言念佛者」是立,

以下者是釋,後「故」以下者是結也。

即初立論念佛之分齊,次承此而釋述,後結句之體製也。

初,「言念佛者」:

前引《法事讚》之文中以「教念彌陀」出念佛,亦是從來所明之念佛也。

念佛者,「念」是通於信、行,

即《法事讚》文中「教念彌陀專復專」之專復專,

開「念」之意而示,依今鈔次下之釋者,「專專」二字釋為信與行之義。

彼專專是信與行之義故,反照「教念」之念者,

可知此「念」有「信」義與「稱」義之二意,

此下釋與結之二節當以此意而窺。

(念佛行者於念佛行,應信如來之言,信彌陀之救度,一向一心直下。

 念佛之行,無其他特別之處,只貴一向專念彌陀名號,以佛為歸依處。

 在此法然聖人於一念信心之事云:

 『取信於一念,盡行於一生。疑一念往生者,即多念皆疑念之念佛也。

  一期終之一念者一人往生,況一生之間積多念之功,豈不遂一度之往生乎!

  每一念有一人往生之德,何況多念無一往生哉!』

 信佛之救度,就是信我乃至一念起往生之想,縱使是失意之一念亦成。

 如此相信佛之救度無疑無慮,盡行於一生,則往生必定,佛攝取無誤。

 而疑我一念即能往生否?雖盡形壽念佛,其疑未除,則往生可慮。

 念佛行者當知,每一念就可以有一人往生之德,而何況我多念,豈不往生。

 憶此當憶佛之恩德無量,縱使我捨身命以報佛,都無法報佛於萬一。

 對此一念即得往生之事,法然聖人云: 

 『我等非「一念」之機,「乃至」之機也。

  又「乃至十念」亦如此,吾等非「十念」之機,「乃至」之機也。

釋註:善導謂之:「上盡一形,下至十聲一聲等,定得往生。」

如此,吾等非「下至十聲」之機,「上盡一形」之機也。』 

 我等應知,我等乃是無力之機,故有時連一念對我等都是奢談。

 是佛要救度我,使我能起一念歸命,欣起往生極樂之想。

 故佛特別為我起願,言乃至,是佛不捨我無力之機,故發願欲救度我。

 佛願眾生至心、信樂、願生我國,乃至十念,即得往生。

 釋迦牟尼佛釋佛願成就言:信心歡喜,乃至一念,即得往生。

 此佛之願力,乃專為我此無力出離之眾生,我應感榮幸。

 不止我有此想,親鸞聖人也發此心念。

 故應知,佛願是專為無力出離之惡機,而兼為能者之賢聖。

 故此法然聖人稱前念命終,後念即生云:

 『前念後念者,此命盡之後受生之時分也;

  非是行之念,往生者稱名也,稱名者正定之業也。

  然則稱名命終者,正定之中而終者也。』

 稱名乃往生之正定之業,故釋尊要阿難尊者持無量壽佛名。

 《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》云:

 『阿難:彼久遠實成,法身常住,無量壽佛者,豈異人耶!

  今日世尊,我身是也。』

 阿彌陀佛就是世尊釋迦牟尼佛,所以往生之業是佛子之應行之志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