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不疑是重點,疑則會是大害,《無量壽經》上,釋尊對疑的禍害是這麼說的:

佛告慈氏:若有眾生,以疑惑心,修諸功德,願生彼國。不了佛智、不思議智、…。

於此諸智,疑惑不信;然猶信罪福,修習善本,願生其國。此諸眾生,生彼宮殿,

壽五百歲,常不見佛,不聞經法,不見菩薩聲聞聖眾。是故於彼國土,謂之胎生。

正常的人,他的生活習慣,生活方式,甚麼事情都要自己動手,所謂一分工作一分收獲。

所謂「各人吃飯各人飽。」,這是完全對的,但是用的對象有了些問題,就會出錯。

怎麼說,在凡夫人上,罪福是必然的,造惡業就是造罪,行善就是修福,這都是在業中。

在業報中,在三界內,起心動念都是業,為了怕得惡報、惡果,所以要修習善本。

但是往生極樂世界,是出離三界,已經拋離了業報,這不是修習善本所能做到的。

要全依佛的願力,在這一點上,你就得不疑不慮的,依仗佛的願力,不可以在這上面,

要有自己的想法,想說不知道行不行,我該幫佛添點甚麼,這是疑佛智,萬萬不可。

要信,不得有絲毫的疑惑,疑就是大罪,善知識的教導,指點我們往生之正途應信。

所以蓮如上人在此特別說:「連凡夫都能成佛了,那還有什麼不可能的事?」

善知識教導我們的是,一個地獄必定的凡夫人,仗著佛的願力,就此轉凡成聖,

就此讓一個凡夫,用盡苦心,盡其畢生的智慧,都無法成就的後生一大事,輕易成就。

一個薄地凡夫,輕輕易易的,就是一路奔馳,往地獄撞,無力止阻,就這樣要成佛了。

這是善知識的教導,使能知佛的願力,怎可不聽信呢!應聽知,猶如佛親臨教誨。

《無量壽經》法藏比丘請世自在王佛為其講說諸佛世界,及淨土之行,佛為說:

譬如大海,一人斗量,經歷劫數,尚可窮底,得其妙寶。人有至心精進,求道不止,

會當剋果,何願不得?

赤尾的道宗所說的:「如果蓮如上人要我一人去把琵琶湖填滿,我也會去做。

善知識的話,無不成之道理。」

正如經所說,至心所致,願無不成,聽信善知識的話,就是要有這樣的信法。

想想那麼大的湖,善知識認為你能成,而你也這樣的認知,一般人會說是傻,但這是信。

世自在王佛告訴法藏比丘的話,就是要至心,當會無堅不剋,說會當剋果,何願不成。

當然的,善知識部會教你去填海填湖,這是比喻,表示對善知識的話的信,不疑的信。

在《歎異鈔》第二條,親鸞聖人對法然上人的信,就很清楚的顯示,說:

但親鸞心裡只存恩師法然上人所教之法,信彌陀本願而預救度以外,別無仔細也。

這是聖人所表達的信善知識,給我們作為傍樣,聖人在下面又說明因何信,說言:

其實念佛是淨土之因,或是墮地獄之業,余總不知,譬如受法然上人之騙,

念佛而墮地獄,豈有後悔乎!若仗自力修餘行而能成佛之人,為念佛而墮地獄者,

乃真實受騙而當後悔。然親鸞何行亦行不到之儕,地獄是一定之家鄉者乎!

對於念佛往生之道理,並非是我們凡夫所能理解,這是佛的智慧,所以我們只能仰信。

想想自己,以親鸞聖人的智慧,以聖人的學識修養,都知道自己是地獄必定者,我們呢?

我們無力於出離,當然也不可以隨意任憑他人擺布,所以要信善知識,聽佛所言。

所以在此,親鸞聖人解釋,為何要聽他的話,聽信此真實的善知識,說言:

若彌陀本願是真實,則善導之釋無虛;若善導之釋無虛,法然上人之言豈有虛;

若法然上人之言無虛,則親鸞之言無虛歟。

怕你後悔,不能聽信他的話,因此打消念佛往生的信,要詳細解釋,何以真實無虛。

這是老婆心切,就怕你不信,只要你肯信入,就是在講一千次都不嫌累,應該珍惜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