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永三年(1523年),實如上人做了一個夢。
那是在蓮如上人往生後(1499年),即將邁入第25個忌日的三月初。
實如上人夢到,蓮如上人穿著紫色的小袖衣,坐在御堂上壇的南邊。
夢中,蓮如上人面對著實如上人,說道:「這個教法的究竟,在於讚嘆和法談。
你們要好好地讚嘆。」
實如上人說:「這是佛菩薩的夢告。」
因此那一年實如上人強調,「讚嘆,就是肝要」。
他還說:「佛法,令人可以獨樂其中。自己一人時,就很能讚嘆佛法,如果與他人一起,
將更是如何之讚嘆呀。佛法,要好好聚在一起法談。」
信佛,就是信佛願,進一步說,信佛的願力,這種的信,是要信心和佛的願力融為一。
清楚的認知,佛的願力,是完全由佛方所發,是佛、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就而產生的。
信心,依《三藏法數》對信心的解釋:出自《楞嚴經》十信者,乃三賢之首,萬行之先。
信心,謂心與理冥,決了無礙,妙信純真,恆住中道。經云:妙信常住,一切妄想,
滅盡無餘,中道純真,名曰信心。
十信是菩薩道的先行,所以提說三賢之首,所說的三賢,十住、十行和十回向。
「心與理冥」,冥,冥契,理,《法華經文句》說:理即中道一實相之理也,
此實相之理,諸佛眾生體性平等,無有增減,但眾生體雖本具,全體在迷,
唯諸佛覺知如實之相,乘此實道出應於世,要令眾生得此實相。
這裡講的心,又稱為心王,稱為王,就是自在,自在無礙的心與中道實相冥契。
以他力法門來解讀信心,眾生的心、心王,與佛的願力,這願力是實相之理,契而冥合。
如何能夠信知,並且能夠傳遞給未能即信者,就是要時時的法談和讚嘆佛的願力。
信心是否已經領納,不是自己認為是就是是,如果就這麼的話,對自己會是不負責任。
要在一次一次的讚歎和法談中,真心的認真的傾聽同修的反應,更重要的是自我檢討。
如何自我檢討,把自己的講法,和佛的願力,最主要的是第十八願,和願成就文相較。
你的信心,應該呈現在讚歎佛的救度,和對佛願力的體解、理解,表現在法談的言辭中。
自我檢討,這是自己的自我自制力,並非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的,所以要有同修的護持。
在佛制上,出家眾每個月黑白兩日,就是十五月圓和月底月虧日,他們都要集眾作懺摩。
就是每個月有兩天,要集合眾僧眾,比丘在一起,比丘尼在一起,共同說戒。
就是念戒條,每一條念完後,就問眾僧,是否有犯,再來是,各個僧人站起來說自己。
說自己甚麼,說自己這半個月裡,自己在修行上的事,有那些地方有問題,在此懺悔。
講完了,再要加上,可能有些行為,我自己沒有察覺,請同修們提出來,以便我改進。
接著就是同修、同參,應自己的要求,對自己這段時間的言行,自己沒有提出的檢討,
提出他們所見,希望能夠改進檢討,當然,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相同的自我及他人的檢討。
這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式,只要不流於形式,可以讓每一位修行者,更能夠精進和約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