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為知恩報德而撰述《正信念佛偈》之時,展現在腦海裡的典範,

就是作「一心之華文」《淨土論》願生偈的天親菩薩之心境與態度。

於是景仰願生偈首所表白的「世尊我一心」,

並且引抄著宗師之釋,即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的「世尊我一心」之釋文。

我們在此吟味著聖人引用《往生論註》之釋文的心意時,

自然可以體察到聖人撰述《正信念佛偈》時的心境。

天親菩薩在願生偈首敬仰世尊的心意有二種,

第一是表歸敬報恩的心意,第二是表乞加神力的心情。

「夫菩薩歸佛,如孝子之歸父母,忠臣之歸君后,動靜非己,

 出沒必由,知恩報德,理宜先啟。」

這是表歸敬報恩的心意。

「又所願不輕,若如來不加威神,將何以達,乞加神力,所以仰告。」

這是表乞加神力的心情。

特別引人注意的是,第一之中「知恩報德理宜先啟」的一節,

「知恩報德」正是撰述的動機,亦是信仰生活的基調,

聖人這樣虔敬至純滿著感謝之衷情歷然可見。

而且聖人至情的表現,與天親菩薩在《淨土論》首對世尊仰呼的心情,

與詳細披露這論註的曇鸞大師歸敬的心理,皆含有甚深意趣。

覺如上人在報恩講式中敘述「親鸞」聖人之尊號,

就是暗示著景仰天親菩薩曇鸞大師,這樣的關係在這裡是不得不思及的。

而前引抄論註之釋文,在親鸞聖人是完全把它當做自己對如來奉獻的表白,

而且具現著知恩報德之內感,我們應該這樣加以吟味才對呀!

「知恩報德」是歸依如來之修道者淳真的心境!

歸依如來的生活宛如孝子之順於父母,忠臣之順於君后,奉上隨順的心境;

於是動靜出入一切的生活都不挾雜著偽賢假善的私心。

一切都奉托於如來,且還領納著如來的一切。

領納如來的一切之心境,就是信知如來之恩德的心境,

至此才是領納著如來惠施之「知恩報德」的生活。

這樣感恩的純情才能迸出雄麗的讚歌,

這樣雄麗的讚歌是如來惠給地上最優秀的讚歌,

這可以稱做永遠不滅生命之讚歌,相信必定能共鳴著萬人的胸奧啊!

這知恩報德的心境,不僅顯在《正信念佛偈》中,

且在《教行信證》的全卷中都處處流露著。

其總序中說:

「特知如來恩德之深,斯以慶所聞,嘆所獲矣。」

又後序中說:

「深知如來之矜哀,良仰師教之恩厚,慶喜彌至,至孝彌重,

 因茲敘真宗之銓,樜淨土之要,唯念佛恩之深,不恥人倫之嘲。」

依這樣知恩報德的心境讚嘆著《正信念佛偈》,就是無私的隨順,

因為沒有絲毫的歪曲,所以才能開顯著正法。

知遇佛恩之故,方可窺知此偈是以「明信的體驗」做基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