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樂邦文類》云:總官張掄云:佛號甚易持,淨土甚易往,
八萬四千法門,無如是之捷徑。但能輟清晨俛仰之暇,
遂可為永劫不壞之資。是則用力甚微,而收功乃無有盡,
眾生亦何苦自棄而不為乎!噫!夢幻非真,壽夭難保,
呼吸之頃,即是來生。一失人身,萬劫不復,此時不悟,
佛如眾生何。願深念於無常,勿徒貽於後悔。
淨樂居士張掄勸緣。(已上)
次言樂邦文類等者,此書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次,部帙五卷,
其第二卷總管張掄結蓮社普勸文也。彼文一十八行餘中,
今之所引纔四 行餘。
言俛仰者,俛是俯俛,伲頭義也;仰是偃仰,向上稱也。
言呼吸者。呼,噯;吸,引,蓋是外內出入息也。
台教祖師山陰(慶文法師)云:良由佛名從真應身而建立故,
從慈悲海而建立故,從誓願海而建立故,從智慧海而建立故,
從法門海而建立故,若但專稱一佛名號,則是具稱諸佛名號,
功德無量,能滅罪障,能生淨土,何必生疑乎!(已上)
次山陰釋,言山陰者,越地之名。 言慶文者,號云慈雲法師是也。
釋意可見。
律宗祖師元照云:况我佛大慈,開示淨土,慇懃勸屬,
徧諸大乘,目見耳聞,特生疑謗,自甘沈溺,不慕超昇,
如來說為可憐憫者。良由不知此法特異常途,不擇賢愚,
不簡緇素,不論修行久近,不問造罪重輕,但令決定信心,
即是往生因種。(已上)
次元照釋。《觀經義疏》大分為二:先列義門,令知總意;
然後入經分文分釋。初中有四:初、教興來致,二、攝教分齊,
三、辨定宗旨, 四、料簡異同。其第四門又有五中,
五、指濫傳之下釋也。指濫傳者,多舉有人謬解疑惑,
示有自障障他之過,述其悲憐之結釋也,二卷之中上卷文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