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三通妨者:

佛三十二相有身金色相,只取顏色之勝,而成為一相,故今取純一金色,

無有優劣,而成為願體。

人的愛憎心有如猛火,所謂愛之欲其生,恨之欲其死,很可怕,應該避免。

為了免除因為膚色所引起的分別及歧視,所以佛願眾生生者皆真金色。

所以經上說:『智慧高明神通洞達,咸同一類,形無異狀。』

這裡的智慧高明等是六通願的成就,咸同一類就是本第三願和第四願的成就。

而這些都是要達成必至滅度願成就的別相。所以說,自然虛無等。

法事讚說『淨土無生亦無別,究竟解脫金剛身。』

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,叫往生,是往一個無生亦無滅的境界,叫往生,

這無生無滅的境界,也就是成佛的境界,不是說死了叫往生。

這裡誤會就大了,人死了就叫往生,那經上說的即得往生就不敢領教了。

信有淨土,信阿彌陀佛的願力,起願往生心,佛說即得往生。

如果解釋說,於極樂世界起欣慕欲往生心,就馬上死掉。

這樣的話,先不講死後馬上蒙佛攝取,往生極樂成佛。

說信了後,馬上就死,這對一般的信心不堅,或是凡心還在的人,

這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,因為對死後的未知,對生的眷戀,不可能答應馬上死。

這往生不是馬上死,這死是報盡後,就是說壽命終後才死的。

是信入後,馬上為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攝取不捨,這是佛的願力。

這也是行者必須要信入的,在這之上是沒有商量的餘地。

這裡的信如果不堅定,那麼往生的事業也有可能不能成就。

所以這往生就有很多的種類,雖然同是佛願成就,但千差萬別。

信佛的救度,無疑無慮,當下就信心不移,果報是往生極樂報土,成佛在即。

在這裡,我們必須要有一定的認識,對佛法的名詞和名相有所確認認知,以免謗法。

佛教是從印度傳入,經梵文翻譯成漢文,有些名詞或用語,現代的人有些誤用或錯用,

這些可能是傳播者的誤用,也有些是要討好人,或是捧人,而不知不覺用了,很不妥。

往生,生就是不生不滅,依佛願力故,使行者即得往生於極樂淨土,此淨土者,

即是不生不滅的一真法界,而凡夫緣生緣滅,死此生彼,隨業受生者,不叫往生是輪迴。

和尚,梵語鄔波遮迦,于闐國翻為和尚,漢譯為力生,即親教師。所以不一定是出家人。

沙門,《四十二章經》一開頭說:辭親出家為道,名曰沙門,常行二百五十戒,

為四真道行,進志清淨,成阿羅漢。在下一章,接著解釋沙門,是這樣說的:

除鬚髮,為沙門,受道法,去世資財,乞求取足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慎不再矣!

使人愚弊者,愛與欲也。

所以是出家人,也稱為比丘、比丘尼,沒有受具足戒前稱為沙彌、沙彌尼,特別的是,

女眾受比丘尼戒後,因為防止在出家前已經懷孕,而出家後生產,所以有式叉摩那一段。

法師,有兩層的含意,一以法為師,就是深入法藏探詢法要,學習佛法的真諦以法為師。

另一以法師人,就是現在很多的人,講法給人聽,以佛法幫人解讀疑惑,讓人明白真理。

兩種都是法師的意義,但是一位法師應以兩者兼容為要,所以並不一定要是出家人。

體解佛的真義者,應以往生為要務,認知是佛願力使行者得以成就此不生不滅之境。

不應該對每一位亡者,都說他往生了,這是有對佛的願力的毀謗嫌疑,不應當做。

對每一位出家人都稱和尚,每一個出家人都是你的親教師,你跟他學了甚麼法?

稱人家法師,他又有何法師你?雖然說都是一些小細節,但是還是要堅持以免謗法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