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市同行的詩,對於念佛他是這麼說的:
「不是我會變成阿彌陀,而是阿彌陀變成我,南無阿彌陀佛。」
「南無阿彌陀佛,祢自淨土流注我身,我只消動口報謝佛恩。」
另一首則說:「既非聽取,亦非聞得,是觸動我心的南無阿彌陀佛。」
念佛人的態度,與佛的深交,看到了自己,看到了自己的無力,而知道是佛恩浩大。
「不是我會變成阿彌陀,而是阿彌陀變成我。」為了救度我,阿彌陀佛一直陪伴著我。
這是淨土真宗非常重要的一種念佛態度,這態度或許可以稱之為「被照育」。
念佛行者,為佛光明所攝取不捨,佛光不但是照護著行者,更是無時無刻的培育著行者。
所以才市同行形容說「阿彌陀佛變成我」,是我身是佛身,是這樣的照育。
所以才市同行說:「南無阿彌陀佛,祢自淨土流注我身,我只消動口報謝佛恩。」
才市同行很清楚的說出,佛力在我身上,是佛力的作用,而我能做的只是動動口而已。
佛力在我身心起作用,非是聽聞而能覺知,是佛觸動我的心,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作用。
「既非聽取,亦非聞得,是觸動我心的南無阿彌陀佛。」
這就是淨土真宗所舉的「名號獨運」,有「唯信獨達」,往生只能憑藉佛所賜的信心。
而這佛所賜的信心,並非是你能力強就能爭取到的,不是這回事,是「名號獨運」!
「名號獨運」,南無阿彌陀佛自己來的,我們念佛,我們都自認為是我在念佛,是嗎?
是南無阿彌陀佛自己來念你,而你得以往生,是佛名號所成就、所帶的信心使你往生。
香林保一是一位又聾又啞的信心行者,在七里恆順法師的開導下,成就的信心行,
以下的對話,是作家三戶獨笑和他的對談,充滿著信心行者的智慧:
三戶獨笑:我很感謝你仔細又明確的賜答。
事實上,我很同情你,不過,最後你到底感受了什麼?
香林保一:承蒙佛恩,讓我明瞭自己正彷徨在三界六道之間,
也知道還有為此而可憐我的爹娘。(這裡說的爹娘指的是佛)
三戶獨笑:哦,你是否愈來愈覺得那是真實的爹娘?
香林保一:偶爾如此想,有時並不如此想。
不過,想歸想,不想歸不想,祂還是真實的爹娘。
三戶獨笑:我深感他是一位幸運的煩人佛。
香林保一:誰要煩人佛來照顧,他也必定是一個多餘的人,這是因果關係,
誰也無可奈何。
三戶獨笑:你很想到因果佛的極樂去嗎?
香林保一:我沒有必要到淨土去,可是,既然爹娘要我讓他拯救一番,
我也恭敬不如從命。同信的朋友,我們就為他跑一趟吧,你說好不好?
三戶獨笑:如果你要到淨土,我只好敬謝不敏,但假如是地獄,我可以同行。
香林保一:既然是自性,即使不願意也不行。
回歸老家,是當然的事,但佛陀在那裡干擾,不讓我過去,說來真糟糕!
三戶獨笑:誠有翱翔晴空之感。因為,如果「欲使慈悲為我」,即應我在先。
但是反過來一想,這一個我,又是慈悲讓我自知的我,所以,我也想說慈悲應在先。
然而,我乃虛假,慈悲也不真,所謂虛假與不真,更是欺人的虛假呀!
香林保一:虛假永遠是虛假。然而,就因為有虛假的我,我才能得救。
這樣說來,虛假儘管虛假,不是也挺管用的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