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云:若欲捨專修雜業者,百時希得一二,千時希得五三。
何以故?乃由雜縁亂動失正念故,與佛本願不相應故,
與教相違故,不順佛語故,係念不相續故, 憶想間斷故,
回願不慇重眞實故,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,
無有慚愧懺悔心故。懺悔有三品。 乃至
(懺悔,是要入淨土法門的一大要事,若不行懺悔,
那裡會知道娑婆不能待,那裡能夠知道,我是凡夫,無力回天,
若無阿彌陀佛的救度,地獄必定。現代的人,環境的關係,
或是條件的不適,當無法做到,下面所說的上中下等三品的懺悔,
但是真心的認知自己,真心的了解,自己的本質,
完全依附阿彌陀佛的願力,佛遣行即行,佛遣止即止。了解自己,
並無出離三界之能力,真心皈依阿彌陀佛,此真心才可貴。)
上中下:上品懺悔者,身毛孔中血流,眼中血出者,名上品懺悔。
中品懺悔者,遍身熱汗從毛孔出,眼中血流者,名中品懺悔。
下品懺悔者,遍身徹熱,眼中涙出者,名下品懺悔。
此等三品,雖有差別,是久種解脱分善根人,致使今生,
敬法重人,不惜身命。乃至小罪若懺,即能徹心髓,能如此懺者,
不問久近,所有重障皆頓滅盡。若不 如此,縱使日夜十二時急走,
終是無益。若不作者,應知。
雖不能流涙流血等,但能眞心徹到者,即與上同。已上
又云:若欲捨專等者,判雜修失之解釋也。
問:本書文中,具舉専雜二修得失。今之所引略失出得,有何意耶?
答。第二卷中引判得文。當卷之中引判失釋。兩處相照令知之也。
就中雜修化土因故。此卷引之。乃由雜縁亂動等者。舉十三失。
於中初四翻對四得,可知其義。如第二卷新本鈔解,第五以下自此四中開出。
應知。
問:第五之失云繫念等。第六之失云憶想等。有何差別?
答:繫念等者,是約初心。憶想等者,約後心也?
問:今所出失是至第九,不載第十以下之失,有何由乎?
答:無別由歟。云専修得,既出四種,仍雜修失不出四種。
是故四失十三之失只開合異,以之言之,四失之外廣略引用須隨時歟。
雖然猶強求其由者非無其要,謂第九失,就云無有慚愧懺悔。出興釋文明懺悔相,
示其懺悔,不關煩惱賊害劣機。終顯真心徹到勝利,其徹到心即至誠心,
即顯三心發得義也。是大要故,為次前後懺悔文義,略自下失,
引具懺悔之釋文耳。
言乃至者。自前序終至六時下所引文前,省略故也。上中下下分別釋也。
三品懺悔,其意可見。
久種等者。為出離故,菩提心上所修之善,云解脱分善根者也。
能如等者,顯聖人等如法懺悔。若不等者,是顯薄地底下之類,
自力懺悔難成義也。如此下機,雖不能修三品懺悔,真心徹到。
其功全同上所言之三品隨分如法懺悔。是故今云與上同也。
(眞心徹到即能夠厭娑婆而欣極樂,即能夠即得往生,
此是佛願力所成就故。
講到『真心』,身為是凡夫的我,應當認知,凡夫人是無法達到真心的。
凡夫人就是生滅心,就是由煩惱、慾望所蒙蔽、障礙的心,無真心。
所以,當知,此真心是阿彌陀佛所發的心,阿彌陀佛所賜,所賜與我的。
應當如此理解,『真心徹到』是阿彌陀佛的心,融入我的身心。
此是『光明遍照十方世界,念佛眾生攝取不捨。』佛光攝取不捨的『徹到』。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