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二段說言:
以此於第七觀說為除苦惱法。
於下下品說為來迎五逆眾生之蓮華也。
《觀無量壽經》第七觀,華座觀,華座者即是如來所坐知寶蓮華座。
也就是《淨土論》上所言說的正覺華,是法藏菩薩隨順法性,發願修行,
經兆載永劼的時間的修持,圓滿成就,從其果智所開之相,此華座也。
此華座是阿彌陀佛清淨無為的心蓮華開發之相,其事坐即法,是正覺之體。
佛心者是大慈悲,為諸苦惱之眾生作大歸依所,普施攝取不捨之光明利益者此寶座也。
釋尊於此觀一開始就告訴阿難尊者及韋提希夫人,要其諦聽,為說除苦惱法。
所說除苦惱法者,《觀經》說云:
佛告阿難及韋提希,諦聽諦聽,善思念之,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,乃至,
說是語時,無量壽佛住立空中,乃至,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,接足作禮。
此「除苦惱法」之佛說,有隱顯之二意:
若依顯意而言者,為弘願要門,即第七觀「華座觀」之觀法之意。
依隱意而言之者,此除苦惱法為弘願之法體,應如是觀,住立空中之彌陀願王之意。
所言苦惱者:即是六道輪迴,生死沉淪之意,這是沒有出離三界的眾生所共同之苦。
雖然是說除生死苦惱,但能使眾生即得離苦得樂,除此生死輪迴之苦者,
唯有往生極樂世界,往生淨土此一途,故說除苦惱法,即是說言離三界令往生淨土之意。
若為要門此等未熟之機者,佛為其說華作觀之法,此是除苦惱法。
若為弘願門念佛行者,純熟之機者,心蓮華之體是除苦惱法。
所以《觀經》此第七觀最後,佛說言:
佛告阿難,如此妙華,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。若欲念彼佛者,當先作此華座想。
此正覺華,是法藏菩薩願力所成就的,念佛行者,應作此華座想者,想佛願力。
此華座或稱為心蓮華,是行者之除苦惱法,本是法藏菩薩願力所成就者。
故念佛行者,應知佛願之生起次第,應知法藏菩薩為度我等故,兆載永劫修行,
為成就我等之往生,成就極樂淨土,成就此妙華,成就我等往生之正覺華。
華座者:
是法藏菩薩之大誓願,是依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誓願,以成佛與否為賭注,
誓眾生得依願往生,以眾生之往生為睹物,而取之如來之正覺,即機法一體之願力所成。
於此華座觀,於未熟之機,雖觀華座,猶未能達其真實,唯有純熟之機,方能獨契真實。
於經中,應釋尊為韋提希夫人說除苦惱法之聲,夫人睹見空中住立之彌陀願王,
因見佛故,立即得生,此得往生之益者,是達得其正覺法體之大慈悲之心蓮華也。
依之,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,所言除苦惱法者,即是《往生論》所言,
正覺華之義,為除眾生之憂苦,使生極樂淨土,以佛願力故,平等同證菩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