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正覺華者,
以眾生之往生為賭物,誓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法藏
菩薩,成就十方眾生之願行之時,
成就機法一體之正覺之慈悲心,所顯現之心蓮華,言正覺華也。
這段是《安心決定鈔》第六十一段,解釋正覺華。
何言「正覺華」,正覺是佛所成就的涅槃境界,佛教常以蓮華表示之。
蓮華有三德,如佛之德:一因果同時,二出汙泥而不染,三者因多果多。
一因果同時,一般說造業是因,受報是果,華是因種子是果。
佛發菩提心即是成佛時,因果同時,蓮華也是,華剛開子已經滿在華包內。
二出汙泥而不染,佛為度眾生,入煩惱林惡苦染污之世界,度脫世人,而不為惡世所汙。
蓮華也是,必須長於汙泥中,但華出於汙泥,出在水面,清淨不為汙泥所染。
三因多果多,佛發心度盡一切眾生,因,光明遍照
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,果。
蓮華華葉眾多,因,蓮華苞中蓮華種子亦眾多,果。
法藏菩薩以「誓眾生之往生」為成就之物,如同賭博者,賭將獲得之標的。
要賭博,要獲取標的物,必須要有賭資,法藏菩薩的賭資是,用他的成佛與否為賭資。
假如不能讓眾生得往生,就誓不成佛,這是法藏菩薩對眾生的悲願,「不得往生不成佛」。
這誓願成就了,何以得知,法藏菩薩已成佛,號阿彌陀佛,故知誓願已成就。
誓願成就的果報又如何,就如前面講的,因果同時,因多果多,這是佛所成就的。
因果同時,如大經成就文所述:
諸有眾生,聞其名號,信心歡喜,乃至一念。
至心迴向,願生彼國,即得往生,住不退轉。
聞其名號等是因,因中有信心歡喜,乃至一念等。
即得往生,住不退轉是果,聞名的因和即得的果,不隔時,所以是因果同時。
諸有眾生,有,有情眾生,就是一切有情眾生,因多,即得往生,沒有分別,果多。
依此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誓願,成就眾生往生,成就往生,成就不退轉,成就正定聚。
所以眾生之往生,與如來之正覺同,果同,眾生之往生,證與如來同等之智慧德相。
此機法一體,成就之佛果上之智,此即佛心,言正覺華也。
成就機法一體,這是佛的慈悲心所顯現,因慈悲心,成就十方眾生往生的願行。
此成就眾生願行的正覺慈悲心,其所顯現之心蓮華,強言為「正覺華」。
所言「為賭物」者:
賭字,為博弈之意,《字彙》云:「博」者貿易,「奕」者為碁。
佛以其成佛為賭注,以眾生之往生為賭物、標的物,以眾生得往生才成就佛道。
了音在其所著的《玄義鈔》用反顯的語詞說:
若不使稱念之眾生往生者,願不取正覺者,以念佛眾生之往生,換我正覺之誓也。
這樣的解讀,也與今鈔之意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