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閻浮檀金者:

《首楞嚴經之疏》云:

「閻浮檀金者,正云染部捺陀,此云上勝金,

 此西域之河名,其河近其樹,其金者出彼河,

 此則因河從樹名,金從河名也。」

次言國王者:喻我身之心王者,心雖通於染淨之根本,今者依染邊。

六賊者:

善導大師云:

「六賊知聞競來侵奪」

即六塵之謂,行者為六塵奪其慧命故,喻言賊也。

准性相之例者,當以心為主,心所為臣,

而今不以群臣為心所,而以六塵者,依經言眾賊故也。

穢物者:惡人之喻。

其大意者:

明信心之行者一生之間,雖起煩惱妄執,而所得之功德決不受彼障礙,

命終之後到安養界,開光壽無量之大果也。

一生之間在淤泥中,而內外群賊不能侵奪,至後富貴自在者正斯意也。

然者,彌陀本願之念佛三昧者,能生在煩惱中而不被煩惱所礙,

即得往生淨土,顯無礙自在之妙用故。

斯法能圓現於斯機,斯機能全領於斯法,

示機法相應之旨者,是斯一條之意也。

(這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外界的六塵,剛好對應著我們。

 我們身心有這六根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這一接觸就會產生六識。

 根和塵接觸產生了意識,一有了意識就會有分別及執著,就沒完沒了。

 凡夫人就是這樣的因為執著、分別而一直沉淪,無法證得佛的法身。

 這是釋迦牟尼佛成佛的第一句話:

 『奇哉!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煩惱、執著不能證得。』

 小乘果位也是從煩惱、執著開始斷,一層一層的斷。

 由初果須陀桓起,稱為預流、入流,必須人天七次往返才證阿羅漢果。

 初果必須要斷三結(見惑),即我見、疑、戒取見三種煩惱。

 1、斷我見,不再確認五陰的〝我〞、〝真我〞、〝實我〞為真實不變的。

 2、斷疑,斷除對佛、法、僧及戒律等一切疑慮,而產生堅定不變的信心。

 3、斷戒取見,入流聖者,證了苦集滅道與及涅盤的過程。

 佛在《妙法蓮華經》上說,這阿羅漢、辟支佛法是方便說,是化城。

 佛最主要的是要度眾生成佛,眾生成佛,佛度生的任務才算完成。

 這只因煩惱、執著不能證得,的事情在知見上來講是非常簡單。

 想太多了,不用那麼多的煩惱,這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少一件就少一件。

 但是事實上人們都是放不下,操太多心,事事要操縱,樣樣要擁有。

 尤其是這個時代,太多的物欲,太多的必須,不能沒有的,一定要有的。

 一個大公司、大老板,名下公司事業體員工上千、上萬,這麼多人為他工作。

 他每天的支出可是比平常人家一輩子賺到的錢還多了幾倍,但他快樂嗎?

 他付出的多,但是他賺取的更多,所以他一直在利潤上打主意。

 有了一百要一千,賺了三分利,想著十分利,一減少就想辦法鑽。

 就算賺盡了全天下的錢財,他們還是不快樂的,因為還是有求不得。

 這就是因為煩惱、執著所引起的,一切放不下,操太多心。

 佛在世時就不一樣,佛力,佛的威德力加持的關係,連醉象都能降服。

 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一樣,因為阿彌陀佛常住持,天天有佛的照護。

 佛力加持的關係,一切煩惱、執著都能消除,一切願望都能滿足。

 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,就是成滿功德願望的信物,只要信就能成。

 夏太老師,對自己很負責,一直尋求出離的法門,直到接觸淨土法門。

 他自己在家裡,自己一個人自言自語,一邊笑一邊說:這下出離有望了。

 你對別人應該做而沒做是不對,但是別人還是會自己照顧自己,沒那麼嚴重。

 你對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沒做,或沒做到,這很嚴重,因為沒有人會為你補強。

 後生一大事就是這件事,沒有人能為你做任何的補救,只能靠自己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