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起更整等者,勸恭敬禮。漢吳兩本,作禮稱名并說,如前引文。
魏、唐兩譯,唯勸恭敬合掌禮耳,龍樹易行品專據此文,而云:無量光明慧身,
如真金山,合掌稽首禮。
龍尊必應閱斯梵本,深考經旨,不言稱名,而以禮自處。
既其然,則魏譯之文,正順佛旨歟。況復禮拜,是本願如實行相。
(舉身業則口業不離故)故天親同依行之,其義如常所明,此之禮拜,
乃開韋提作禮之基,從此而末世凡夫,亦莫不皆蒙其澤。
二尊慈悲方便不思議,於是乎究矣。深可敬信焉。
十方國土諸佛等者,漢、吳兩本,缺此文。淨影云:舉諸佛共讚,成其頂禮。
望西、《略箋》從之。峻公解云:引他激勸。
今謂,上文承十方諸佛,皆共讚歎,而說聞其名號,此乃為彰本願如實聞名也。
(簡自力聞名)由此思之,合掌恭敬禮,是從諸佛稱讚而入,故知本願如實行相。
舉一則三必矣,無著無礙者。峻公引《菩薩藏正法經》(第二十一)
《秘密大乘經》(第三卷)。
今《按佛性論》(第三)云,又此二智(根本、後得)有二種相。
一者無著,二者無礙。
言無著者,見眾生界,自性清淨,名為無著,是如理智相。
無礙者能通達,觀無量無邊界故,是名無礙,是如量智相(文)。
準此論判,此文歎彌陀二智,下文開為五智,其佛智者,今無著也。
不思議等四智無礙也。
此之二智,即是名號。故上文云:威神功德名號。其義即同焉。
於是阿難,起整衣服,正身西面,恭敬合掌,五體投地,禮無量壽佛,
白言世尊,願見彼佛,安樂國土,及諸菩薩,聲聞大眾。
二、承命敬禮中二:初、敬禮,二、白言世尊下願見。
舊解恭敬即意業。白言是口業,餘皆身業也云云。未可。
龍樹云:我今身口意,合掌稽首禮。(文)
舉禮具三,何須別配乎。況白言白釋迦。恭敬禮於彌陀,境既別,
何合為三業相應耶,又異譯明作禮,而言南無阿彌陀等,今譯不明之。
舊解云:願見彼佛即名號,但是名義開合異也。
今謂,弘願如實禮拜,舉一即三,由是義故,唯說恭敬禮耳,然就願見彼佛文,
而強會者未可也。
私按,願見二字,即是無上信心也。何以知之?既願見三種成就,願心莊嚴之土,
豈非清淨願往生心乎?此願往生心,即願作佛心。
故曰:若人(阿難等)願作佛心,念阿彌陀,應時為現身。思之。
白言世尊者,阿難乞加釋迦神力也。
《大論》第八(五)證此經云:亦如佛說,阿彌陀佛世界,種種嚴淨,阿難言,
唯願欲見佛時,即令一切眾會,皆見無量壽佛世界嚴淨。(文)
願見彼佛等者,願見三種成就,願心莊嚴之土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