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廣歎中二:一就八相化事歎,二就自在化行歎(菩薩經典)。
初中亦三:一通標權實德,二別辨世界(處兜率天),
三結列十方(「具足功德」已下)。初通標權實德:
入佛法藏,究竟彼岸,於無量世界,現成等覺。
(影、祥本等覺作正覺)
唐云:到諸佛法究竟彼岸,願於一切世界中成等正覺。
此中初二句標實德,後二句標權德,故云通標。
淨影就勝進分歎權實德者未可,此經八相化事開說還相回向,
補處之相與諸經所說異,何得約勝進分乎!然影、祥約現成正覺本。
憬興依現成等覺本,是以解釋亦不同。
《影疏》云:初實中,言入佛法藏者,明因上昇,如來藏中過恒沙法名佛法藏,
(現本脫此四句,憬興疏所牒有四句,可加此。)
證會名入,究竟彼岸彰果畢竟,涅槃名彼岸,到名究竟。
(《鈔》云:菩薩當位內證外用為自分,於菩薩位分具佛果內證外用名勝進。
故淨影云:依菩薩法修自分行,乃至依佛法修勝進行。)
祥云:入言達解,名理為藏,解契宗原故云入藏。(文)
《興疏》破淨影云:如來藏即佛性義,而言證會恒沙德法名因上昇者,
即違經云見佛性時得無上覺故。(違教失)若證佛性,非菩薩果至涅槃岸,
應非圓寂果故。(違理失)
今即入者,達解究竟證解,知如實自利利他,故云入佛法藏。
即《法花》(《法華經》花華異字同義)中善入佛慧,通達大智也。
彼岸者真理,證此實性云究竟,即彼經到於彼岸。
影本約勝進分,故言其分證,何妨之有耶!
了惠(一三十右)會釋亦未詳。憬興自解全據嘉祥,諸家皆從之耳。
師說云:諸釋皆約通途,此經所說,從果向因菩薩,既安住真實證果已,
乘普賢德或現補處示八相,何雷同通途乎?云入、云究竟者,彰上安住。
然則佛法藏及彼岸者,即上所謂如來一切功德寶藏、佛果功德也。
此之功德大寶海說言佛法藏,即是佛所得一乘也。
此之菩薩證入誓願一佛乘,能契佛所得涅槃故云入法藏究竟彼岸。
下文云究竟一乘至於彼岸,即與今同,此明菩薩實證也。
於無量世界等者,示其權德。
淨影云:此總歎勝進故,舉成佛為權德耳。
《祥疏》云:將欲舉(八相),故先出示八相之處,則是無量世界也。
於(「於」字恐「如」字誤)此世界示八相成道,故云成等正覺。
意謂無量世界示現八相如此世界。此釋為優。
憬興有說破未的,經本既別,況釋義各異乎!
今謂:於無量世界明化境廣,現成等覺顯化行高。
初地猶現百佛世界,(《瓔珞經》)況究竟深位乎!
現者《會疏》有二義:一示現義,隨類示,應其身故,如觀音等。
二現在義,今雖現在釋迦會中,能遊無量世界,一念一時現八相成道故云云。
後義為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