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此念佛人亦復如是。 

    由信解具足故,能入佛智慧。 

    由觀行具足故,能見佛光明。 

    智慧光明不從人得,唯藉緣因得顯發故。】   

    念佛人也是如此。由於你信解具足,一部《華嚴經》講的就是「信、解、行、證」。 

    具足信解,最重要。 

    首先是個「信」字,所以信字上,我們必須要深入。 

    深入這個信,還有一個很要注意的事,就是要「破疑」。 

    《金剛經》贊云:「破疑生信、絕相超宗、頓亡人我解真空」。 

    破疑:有疑惑要把它破掉,不要聽任它存在。 

    要主動,要作努力。 

    那些地方有懷疑,要把它破除。 

    破疑,疑與信是對立面,疑破了,信就生長了。   

    所以,信解二者,有時是不解不能信,有的時候是不信不能解;這兩個可以互相促進。 

    因為你信了,你就可以理解了。 

    因為你理解了,你就真信了。 

    就這麼循環,這麼增長。 

    信一點,多理解一點;多理解一點,更信一點;更信一點,更深入理解一點。 

    這就對了。 

    信解具足的時候,就怎麼樣? 

    就入佛智慧。 

    就進入到佛的智慧,不要小看它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

    「由觀行具足故」,你的作觀、你的行持具足,你就可以見佛光明。 

    「智慧光明,不從人得」。 

    智慧光明不是別人給你的。 

    「唯藉緣因得顯發故」,智慧光明是靠緣因,才能夠顯發。   

    「緣因」二字又是一個名詞。 

    我們講三因佛性:正因佛性、緣因佛性、了因佛性。 

    此處「緣因」,即緣因佛性之「緣因」。 

    正因佛性就是眾生本有的佛性。 

    譬喻像木頭裏有火。 

    古人鑽木取火後,人才吃熟東西。 

    木中有火,譬喻人中有佛性,就是正因佛性。   

    什麼叫緣因佛性呢? 

    木頭有火,這桌子為什麼不自己燒起來? 

    必須得鑽,它才出火。 

    所以要有緣因,這「緣」字,要有外緣。 

    所以就是「修德有功、性德方顯」。 

    你本來有性德,你必須修德有了功效,你本來的性德才顯現。 

    所以依靠緣因。   

    緣因鑽而火出,達到目的了,火出來之後,木頭也燒光了。 

    一切了了,了因佛性。 

    此譬喻很好。 

    木中有火,是正因佛性。 

    鑽木取火,緣因佛性。 

    火出木頭也燒完了,了因佛性。這才究竟。   

    此處說明,智慧光明不是誰給你的,是靠了緣因。 

    緣因也可能由於某人的啟發、某人的幫助。 

    但是,總之最後是通過你自己。 

    這個緣因,靠緣因,你得修,修德有功,就能顯發性德。 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