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言「一時」者,時成就也。時有二種:一迦羅時,二三摩耶。
迦羅是實時,如年、月、日、時等。
三摩耶是假時,見陰界入生滅,假名為時,無別時體。
《大論》一(廿八)曰:除邪見故說三摩耶,不言迦羅云云。
「一時」者,為化之辰,因之為時。
「一」者揀異余時,說經之時無量故,揀餘言「一時」。
如《涅槃》說:「我於一時在王舍城,與彌勒菩薩共論世諦。」、
「我于一時在恒河岸」等。(《影疏》)此「一」言簡別之辭也。又可。
「一」有共之義、究竟之義。《小經貝本》……
《佛地論》云:「說聽究竟總言一時」(文),此共一義也。……
肇法師云「法王啟運嘉會之時」(文),
《探玄》云:「初『一時』者,依《佛地論》,或一剎那,或多相續。
但取說聽究竟,是故總名假立一時。」(文)
例如事究竟為「一念」,今願王啟悲運機緣順熟,法王乘時欲開本懷,
時究竟故言「一時」,是故三摩耶之上加……句,譯場諸師含梵義譯出耳。
《嘉祥疏》有二釋,後義甚非也。
四、「佛」者主成就也,《瑜伽倫記》第十上云:
若依梵本,一切經首皆言『薄伽梵』,不著『佛』言,末後亦無『世尊』號也。(文)
由此思之,梵本不舉十號等,皆言「婆伽梵」,譯家使方俗易知,省略或云「佛」,
或云「世尊」,佛陀、世尊梵名本不同,德名別耳。
是以《大品經》等云「婆伽梵」,《華嚴》、今經等並稱「佛」。
《智論》二(十六):云何名「婆伽婆」?「婆伽」秦言德,「婆」云有,
是名有德;(是一,《探玄》曰總)復次「婆伽」名分別,「婆」名巧,
巧分別諸法總相、別相故;(是二,智德)復次「婆伽」名名聲,「婆」名有,
是名「有名聲」,無得名聲如佛者故;(是三,福德)復次「婆伽」名破,
「婆」名能,破淫怒癡,故為「婆伽婆」。(是四,斷德)乃至。
問曰:婆伽婆止有此一名,更有餘名?
答:佛功德無量,名號亦無量,此名取其大者,以人多識故,
復有名「多陀阿伽陀」等乃至廣說。此乃智斷福德具足德名,故名「有德」,
舉此以攝諸德,故舉此德名。
又《佛地論》有六義,頌云「自在熾盛及端嚴,名稱吉祥與尊貴。」
具斯六種,總號為「薄伽婆」。
此一名總攝眾德,餘名不爾,是故經首皆立此名,此彰能說教主德名也,
婆伽梵有八囀,如《梵章》。
慈恩《小經疏》云:準諸經梵本,皆稱本師名『婆伽梵』,佛教安置以此一言,
含眾德故,翻譯之主意存省略,隨方生善故稱『佛』名。」(文)
可准知梵言「婆伽梵」,譯主會意,或為「世尊」,或為「佛」,佛是能證得之體,
體所具德名「婆伽婆」故。
《智論》二(廿六)云:復次佛有二事:一大功德神通力,二第一淨心諸結使滅。
諸天結使不滅故,心不清淨故,有福德而神通少;二乘雖結滅心淨福德薄故勢力少。
佛二法滿足故勝一切人,婆伽婆名『有德』。(文)
《仁王青龍疏》引天親《真實論》,(真諦譯)以十義明唯置佛號,可往撿。
所謂「佛」者,具曰「佛陀」,存略為「佛」,此翻云「覺者」。
謂菩提是所覺之稱,女聲囀,佛陀是能覺智,男聲囀,故云覺者。
《大論》二(廿五)云:復名『佛陀』,秦言『智者』,知何等法。
知過去、未來、現在眾生數、非眾生數、有常、無常等一切諸法,
菩提樹下了了覺知故,名為『佛陀』。等。
「覺」謂覺察、覺悟義,《佛地論》云:如蓮華開,如睡寤。等,
此初覺所知,後覺煩惱,或二覺謂自他滿,即有覺者名覺者。(《探玄記》二之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