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入此門時,一念功德,過於虛空,無有限量。】
能入了這個法門的話,念一句,功德就過於虛空沒有限量。
《無量壽經》也講:你如果達到一念淨信,念一句阿彌陀佛,就往生極樂世界。
這是很殊勝的事情。
慈舟老法師講《無量壽經》,做了個科判,他特別提出一個「一心三輩」。
九品三輩是大家都知道的,但是慈老很了不起的事,他提出一心三輩。
那不就是這個限量了,就是一念淨心、一念淨信,皆得往生。
一種是不入此門、一種是入此門。
再引證古德的話。
黃蘗,臨濟的師父。
目前中國禪宗都是臨濟的兒孫。
臨濟向黃蘗問法,三次問法,三次遭痛棒。
後來到大愚禪師處開悟了。
三頓棒子打得好。
黃蘗是一個了不起的禪宗大德,他有一部書「黃蘗傳心法要」,是很好的書,佛教徒都應該看。
「學道(此道非道教之道,是指佛道)人迷自本心,不認為佛,於是向外求覓,(向外去找佛),歷劫尋求,永不成道。」
又云:「著相修行,以求功用」。
你著了相,在那裏修行,要求得到某種功用;現在有人貪境界、求功用,想學功能,都落在此話中;其結果為「皆是妄想、與道相乖」,跟道是相反的。
這是黃蘗的話。
唐朝高麗國的普照禪師開示:「不覺自性」,「若言心外有法」,一個人不知道有自性,就說心外頭有佛,有佛在自心以外,自性之外還有法。
「堅持此行,欲求佛道者」,「縱經塵劫」,「燒身煉臂、敲骨輸髓」,(燒身燒臂供養,把頭骨腦髓拿出來供養),「刺血寫經、常坐不臥」。
(晚上坐不倒單,有人練不倒單,無濟於事。不從心裏頭解決問題,都是從外面事相上著手。)
「一食卯齋,乃至轉讀一大藏經,修種種苦行」,這種人怎麼樣呢?
能修種種無量的苦行,怎麼樣呢?
「如蒸沙作飯。(把沙子蒸了來作飯。)
這些話很堅決,很明白,很透徹。
「只益自苦爾」,只是增加自己受苦。
所以說,「不入此門」不行啊!就是這個道理。
這是第一段,這一段也就是談《彌陀要解》的「信自」,也就是四種念佛的念實相佛,實相念佛,所謂「理念」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