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宗祖聖人九歲出家,後來在天台宗的重鎮比叡山學法,到二十九歲離開。

有一段宗祖聖人出家的事情,顯現出不同於一般常人的情景,是這樣:

『親鸞聖人九歲的時候,就立下出家的宏願。

有一天,他來到寺院,要求慈圓禪師為他剃度,慈圓禪師說:

你還這麼年幼,為什麼要出家呢?

親鸞聖人回答:我雖然年紀小,今年才九歲,但已父母雙亡,

我不知道人為什麼一定會死亡,父母為什麼非與我分開不可?

我想探索這個問題的究竟,了解生死的原由,所以我想出家。

慈圓禪師非常嘉許親鸞聖人的志願,便答應了親鸞,又說:

可是今天太晚了,等到明天一早,再為你剃度吧!

親鸞聖人聽了,非常不以為然,向慈圓禪師懇求:

師父,您雖然慈悲答應明天一早為我剃度,但我年幼無知,

沒有把握自己出家的決心是否能持續到明天。

而且,師父您年事已高,也不能保證明天早上起床時還活著啊

慈圓禪師聽了,拍手稱好,滿心歡喜地說:

對!你說的話完全正確。我們參禪學道的人,最要緊的就是把握當下這一刻。

好!我現在就為你剃度。』

宗祖聖人四歲喪父,八歲喪母,自小就面對著親人的生離死別,對生死的探究心很強。

上面這一段的對話,從一位九歲的小孩口中說出,連一般的成年人都不可能有。

有生就有死,這是必然的,但是所有的人就會避開最後的死,不願意去面對。

所以長生不老,青春永駐,成為人類追求的,用大部分的時間去找、去尋覓。

曇鸞和尚也因為身體不好,想要有比較長的壽命,以便有更多的時間修行。

到了南方找陶景宏、陶隱居求得了仙經,認為就此可以有更長的時間修行。

還好回途遇見了菩提流支,向他炫耀仙經,經過菩提流支的解說,才焚燒仙經歸淨土。

宗祖聖人以九歲幼齡,就因為家變而體會人生無常,有了出世之志,真難能可貴。

經過近二十年的研讀經典,相信當時的聖人應該還沒有找出能夠即生出離之法。

所以下比叡山,來到供奉聖德太子的觀世音菩薩寺院「六角堂」,參加百日齋戒,

到第95天時,夢到觀世音菩薩指示他去找專弘淨土的法然上人,並指示說:

『行者宿報設女犯,我成玉女身被犯;一生之間能莊嚴,臨終引導生極樂。』

這個偈子就暗示著宗祖聖人將會因為宿報而娶妻,觀世音菩薩將會幫他度此困境。

這個夢境,一直在宗祖聖人的心理不曾告訴任何人,直到九條公請法然上人,

派一位出眾的門人娶妻示眾,表現出雖是罪惡之身,但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故仍能往生。

法然上人就指派宗祖聖人,這對一位清淨的修行人,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,無可接受。

法然上人就把宗祖聖人當初的夢,夢中觀世音菩薩的偈子講出來,要他遵從娶妻。

既然是人,每一個人都是帶業來的,有善業有惡業,這些業一定會報,只要因緣成就。

就算是已蒙佛所賜的信心,往生已經成就,今生要受的報,時間到、因緣成就還是會來。

說是無奈,但何嘗不是因為累生的無知等所造的,欠債還錢本來就是正當的,不可免。

一生要享多少樂,要受多少苦,吃多少、用多少,該由那裡賺錢,錢應當花在那裡,

有時候我們都無法控制,想積點福,有時候都無法如我們所願,所謂「善財難捨」。

當然是因為自己心不開,無法放開心胸,怕沒有了,但是業緣也是一大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