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往生就往生,佛對眾生有差別待遇,並非如此,因疑佛智故,經說:
『慈氏菩薩白佛言:世尊!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?
佛告慈氏: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,願生彼國,不了佛智、不思議智、
不可稱智、大乘廣智、無等無倫最上勝智,於此諸智疑惑不信;
然猶信罪福,修習善本,願生其國。此諸眾生生彼宮殿,壽五百歲,
常不見佛、不聞經法、不見菩薩聲聞聖眾,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。
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,作諸功德信心迴向,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,
加趺而坐,須臾之頃,身相光明,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。』
經上說,為什麼會有胎生化生之別,乃是因為疑佛智,疑佛智者只能往生胎宮。
雖是疑佛智,但仍信罪福,仍能修習善本,如第十九願所說之:
『發菩提心,修諸功德,至心發願,欲生我國。』
此種眾生雖疑佛智,佛還是會救度他,接引他往生,但因為疑佛智故,無法見佛聞法。
其實說不能見佛聞法,並非是佛不慈悲,佛不願意見他們,故意要處罰他們。
就如正信念佛偈所述,『煩惱障眼雖不見,大悲無倦常照我。』
是眾生為煩惱所障,佛說譬如從生盲,一出生就是視障者,你教導他,告訴他顏色,
紅色的花多漂亮,配上綠色的葉子,真美,他沒有概念,沒辦法進入情況。
為煩惱、疑情所障的眾生,就是佛站在你面前,你也是無法感受到,無法見到。
應知,不是佛不慈悲,眾生障重,無法感受,領納佛恩,所以佛說:
『此諸眾生生彼宮殿,壽五百歲,常不見佛、不聞經法、不見菩薩聲聞聖眾,
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。』
要有五百歲不能見佛聞法,但是也應該不是絕對的時間,應該有早一點晚一點之分。
經上說:
『若此眾生識其本罪,深自悔責求離彼處,即得如意,往詣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,
亦得遍至無量無數諸如來所修諸功德。』
要知道自己疑佛智,要知道疑在那裡,出在何處,還要知道要悔改,這才有救。
所以在一往生後,無法馬上見佛聞法,就應該知道是自己疑惑所致,應該知道悔責。
明信佛智者,一往生及於七寶蓮華中自然化生,如願文所說,身相光明,智慧圓滿。
明信佛智,信佛之本願的救度,不疑不慮,全仗佛的願力者,是為智慧勝。
那些修諸功德,很認真的又是布施又是持戒等,世法認為是很精進的行人,
他們也知道要求往生,故修此功德為本,又要發菩提心,這種人,佛說智慧劣。
因為佛說我要救度你,你只要正念直來就成,說是正念直來,是不要東想西想,
一心依佛願力,佛會依願成就你往生,而且是當下,不用等到臨命終時才往生。
經上說:
『彌勒當知,彼化生者智慧勝故。其胎生者皆無智慧,乃至,
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,疑惑所致。』
因為無智慧,所以不知道當下即往生,還在那裏疑來疑去,疑到時候佛會不會來。
都因為疑,這疑會害死人,疑心太重,一生求願往生,一生惶恐不可終日。
可能因為疑心太重,就算得蒙佛接引,往生後仍處於胎宮中,不能見佛聞法。
能夠蒙佛接引,是因為佛願力勝故,有可能無法如願,故應警惕。
有依第二十願求往生者,此願就如彌陀經所述,修諸善本,願文說:
『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聞我名號、繫念我國,植諸德本、至心迴向,欲生我國,
不果遂者,不取正覺。』
聞名繫念,繫念佛名以佛名號為善本,繫念不斷,並執之為己之功德,發至心迴向,
求願往生,此等眾生,即蒙佛之救度,若其能知往生已成就,即得往生。
善本者,化身土稱,如來嘉名為善本,因此嘉名,萬善圓備,為一切善法之本故。
又有德本者,化身土稱,如來德號,此德號一聲稱念,至德圓滿,能使眾禍皆轉,
此德號,為十方三世德號之本,故稱為德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