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又云:唯觀念佛眾生,攝取不捨,故名阿彌陀。(已上)

又云唯觀念佛等者,同六時中日沒禮讚彌陀禮註肝要文也。

《觀經》說云: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,攝取不捨。(已上)

《彌陀經》云:彼佛光明無量,照十方國無所障礙。故名阿彌陀。

(已上)引合二經,顯其名義甚深利益,所謂《觀經》

雖說攝取不捨之益,未顯彌陀名義之德。

《阿彌陀經》雖說彌陀名義之德,未顯攝取不捨之益。

是故為顯《小經》所說之德,無所障礙之光明者,為施攝取不捨之益。

如此 合說,其義應知。

又云:彌陀智願海,深廣無涯底,聞名欲往生,皆悉到彼國。

設滿大千火,直過聞佛名,聞名歡喜讚,皆當得生彼。

萬年三寶滅,此經住百年,爾時聞一念,皆當得生彼。(抄要)

次三偈者共是初夜禮讚之文,《大經》採集要文釋也。

其中初偈採集本經如來智慧海一四句偈,其佛本願力一四句偈,

之解釋也, 經云如來,釋云彌陀,是示諸佛即是彌陀,

彌陀乃是諸佛義也。《觀經》說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。

《禮讚》釋云彌陀身心遍法界等,皆此義也。

次之二偈其意可見。

又云:現是生死凡夫,罪障深重,輪回六道,苦不可言。

今遇善知識,得聞彌陀本願名號,一心稱念,求願往生,

願佛慈悲,不捨本弘誓願,攝受弟子。(已上)

又云現是生死等者,同發願文。或觀念時,或睡眠時,

勸心發願稱佛之時,可唱言也。彼書引經粗明五種增上緣中,

當段是明見佛緣釋,則次下云:不識彌陀佛身相光明,

願佛慈悲示現弟子身相,觀音、勢至等相。噵此語已,一心正念,

即隨意入觀及睡。或有正發願時即得見之,或有睡眠時得見,除不至心,

此願此來大有現驗。(已上)

又云:問曰:稱念禮觀阿彌陀佛,現世有何功德利益?

答曰:若稱阿彌陀佛一聲,即能除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,

禮念已下亦如是。

《十往生經》云: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,願往生者,

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,若行、若坐、若住、若臥,

若晝、若夜,一切時、一切處,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。

又如《觀經》云:若稱禮念阿彌陀佛,願往生彼國者,

彼佛即遣無數化佛、無數化觀音、勢至菩薩護念行者,

復與前二十五菩薩等,百重、千重圍繞行者,不問行、住、坐、

臥,一切時、處,若晝、若夜,常不離行者。

今既有斯勝益可憑,願諸行者,各須至心求往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