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(2)戒定慧三無漏學

 

以上三種根本心,是大乘佛教行人,不可或缺的。

 

本段的三無漏學,同樣是一切大乘行人,不能缺少的。

 

戒定慧是六波羅蜜的濃縮,波羅蜜翻為「彼岸到」,華言就是到彼岸,也可譯為六度。

 

迷惑與生死是此岸,覺悟與涅槃是彼岸,煩惱是中流。

 

我們處在生死輪迴的此岸,若能超脫一切煩惱,便能到達覺悟成佛的彼岸,所以名之為「度」。

 

六度代表萬行,濃縮便是三無漏學。

 

六度就是布施,持戒,忍辱,精進,禪定,這是前五度,第六度是般若,般若是特殊的重要。

 

(1)戒。至於戒呢?是寶塔第一層。

 

第一層若壞,塔就不能不存身了。

 

現在我們只談居士,居士有五戒。

 

八關齋戒,因有過午不食,這是齋。

 

居士可以受菩薩戒,學密可以受密戒。戒不受則已,受了就必須精勤守護,千萬不可犯戒。

 

如果不守戒,就如同一個漏水的器具(這個花瓶漏水,我們就不能用)。

 

一個漏器,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必然漏光,所以叫做「非器」。

 

(2)定。就是禪定,例如四禪八定(色界有四禪,無色界還有四種定,把色界無色界加在一起成為八定)禪定全靠自力,很不容易修成功。

 

世尊在《首楞嚴經》中開示,若不依靠密咒加持,行人修禪定想避免魔擾是不可能的。

 

至於外界有很多種練功,好像很了不起,其實是初步又初步。

 

但是大家不知道,或者他自己也不知道,就大驚小怪!

 

四禪八定是色界無色界的事,我們是在欲界,欲界裏修練,起碼要超欲界才行。

 

得了欲界定的人,在入定之後,身就跟雲跟煙一樣的,非常空虛和清淨。

 

不過還是感覺有身,這個是欲界的定。

 

在這個地方修持再進一步之後,突然間一個很大的轉變,這個時候自己不見自己有身,也不見自己的衣服,也看不見自己所坐的床鋪,房子也沒有了,一切都空了。

 

所以很多人到這個地步就妄自尊大,自以為如何如何。

 

其實這是未到定,還沒有到初禪哪!

 

初禪之上,二禪,三禪,四禪,他還不到初禪。

 

就像還在幼稚園,就自認為我是博士了,這些地方很容易錯認。

 

你自己沒有開悟,說開悟,沒有到四禪說四禪,這叫大妄語。

 

大妄語是決定入地獄的所以這樣你修了半天還不如不修,這是我們修行人很需要警惕的一件事情。

 

我們不能聽見別人說到了這個境界,我們念佛念了半天沒有到這個境界,就認為他比我強。

 

應知:他不能和閣下相比呀!

 

那遠遠不能相比呀!

 

他們縱不犯大妄語,沒有損人利己的心行,最多是欲界天。

 

我們則是橫超色無色界欲界諸天,直生西方淨土,永不退轉,一生成辦。

 

他們如何能比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