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五厭苦欣淨,謂上上品人,若四五六地,則如上門言,曾無分段苦身常居報土,

 更憂何事厭苦欣淨,然今文說願生彼國,知是凡夫,何謂大聖。

六分段身滅,若四五六地,則如上言法性生身變易生身無分段苦。

 既離分段死,豈有復命終,然今文說命欲終時。(今釋以理加此一句)

 知是凡夫,何謂大聖。

七迎接得生,若四五六地,則如上言神通自在悲化十方,須臾偏滿,

 豈藉彌陀授手迎接,方得往生,然今文說授手乘臺,如彈指頃即生彼國。

 知是凡夫,何謂大聖。

八兼破彼自解相違,淨影疏云:真身(彼前文云,法報名真。)常寂,

 無迎接相,上輩三人,同皆見佛應化二身,而來迎接。

 但見應化二身,不能見報佛者,則是地前二乘凡夫,然彼判當品為四五六地,

 若爾必應感見報佛,故上引他經,證四五六地身,常在報土,聞報佛說法,

 今破彼判同聖位者,兼對破相違也。

何者為三者,者字經云等,今作者字是標人也。

言一者,者,若準經文列所修行。(經文云,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等。)

者字助語,若準今釋,者字指人。

但能等者,文皆可見,經無但能不能之言。

然以三行(慈心具戒、讀誦大乘、修行六念。)分對三人,

各但能修一,不能兼修餘,其義自是炳然,故云但能不能。

法僧等者,等取念戒念捨念天,如下疏解。

言專精勵意者,繫心一行曰專,細粹其行曰精,志無怯退曰勵。

經說精進勇猛是也。

一夜七夜者,本經無此言。(唯言一日乃至七日,不言一夜七夜。)

今按此應開說經進勇猛句義,中中品人,尚能勵意。

一日一夜持具足戒,況當品人,精進勇猛,夜分豈就惰,故加夜字乎。

各迴所修之業等者。

問:今文為許諸行往生乎。

答:鎮西許,傳通記云:『今文曲述三種眾生各修餘行得往生義,何勞拒難。』

  西山不許,了音鈔云:『彌陀不立諸行本願,今經不明諸行往生,

  故言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,而今文欲對破諸師判為高位,

  故且與淺善,為其所修行,以顯凡夫非聖人耳。』

依我祖意,約顯說邊,則許諸行回向得生。(化土)約隱彰實義,

唯念佛往生,三輩九品是開合異,大經三輩一向專念,

今經九品亦唯念佛,故散善義勸九品人,同信自機,捨己業執,

同信弘願,一向念佛耳,以與西鎮兩流對辨,一機一土,(西山)

二機一土,(鎮西)二機二土。(當家)是為其要,具如下辨。

以此文證。正是佛去世後大乘極善上品凡夫日數雖少作業時猛。

何得判同上聖也。

自下結上文證破中,先證是凡破同上聖。

言正是佛去世後,從序分告言亦令未來世,節節說云為未來世。

云佛滅後等,末俗為正機。

故下文云看此觀經定善三輩上下文義,總是佛去世後凡夫。

今文之意,以之可見。

言大乘者,簡中輩行。

言極善者,楷定記云:『常沒位中極善而已。』

日數以下,暗遮伏難,詳楷定記意。

此遮三伏難:

一應疑謂,若是凡夫,去時何能見無數佛。(見故知是聖非凡)

二應疑謂,若是凡夫,至彼何能即悟七地無生。(即證故知聖位非凡)

三疑謂三輩三人若同凡,生後所證亦應因位,何以辨別三品位階,

 遮曰是凡夫故,行僅一日七日,日數雖少作業時猛,(經云精進勇猛之人)

 猛故去時見無數佛。(非四五地高位故,見無數佛。)猛故至彼即悟無生。

 (非四五六地故,至彼悟無生。)以即悟故為上上位,非由今世道位高故,

 能見無數化佛,即悟為上位,何得判同上聖位。(正文可見)

 三中見佛(第一)無數(上上)千(上中)五(上下)下文判之,非今所論。

餘二疑釋,取捨隨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