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此聖人以信心之歡喜分做慶喜與歡喜來解釋。
《一念多念文意》說:
「歡喜——是將得的事情豫先來喜樂的心狀。
慶喜——是應得的事情已得的喜心。」
歡喜是當來必至佛果的喜心,慶喜是現生住正定聚的喜心,
而這二種心同是一個得救的內容。
但不於地上夢想天國,更不矜功於現身成佛,
迄至最後,還是反省著大地的現身是罪惡深重的現實,
徹底地憧憬於彼岸淨土的親鸞聖人如此地表示其分別。
做受攝取的人去合掌如來,做蒙召的人而願生淨土,
才真實與如來親密,並體驗著無限的法喜。
其次,不斷煩悶得涅槃
如上說過,於一念喜愛之心能往生而得證果,
這樣的表詮是依著曇鸞大師《往生論註》的。
天親菩薩的《往生論》中讚歎淨土的莊嚴,其讚歎清淨功德說:
「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」
曇鸞大師註說:
「此云何不思議,有凡夫人煩惱成就,亦得生彼淨土,
三界繫業畢竟不牽,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,焉可思議。」
這就是不斷煩惱得涅槃之明證也。
親鸞聖人今承此釋文而表詮一乘妙果,表示往生本願的真實報土。
雖是煩惱具足的我們亦能證無上涅槃,就是讚歎彼岸淨土的妙風光。
而依此亦可吟味著現實的信心之德益,
於是蓮如上人註釋現益,即在《正信念佛偈大意》中有解釋:
「不斷煩惱得涅槃就是不思議願力之故,在我的立場不斷煩惱,
而在佛的立場能令決定遂至涅槃。」
這就是說,現生中竟能至於涅盆分,即決定正定聚之位。
以此綜合來觀察,這雖是表示彼岸的妙果,而現實的信益自然具足在內。
然如何來解決煩惱呢?
這是佛教的根本問題,斷煩惱證涅槃是因果必然的道理,
也是佛教一貫的主張,不斷煩惱得涅槃好像形成矛盾,
然而不斷煩惱是凡夫之立場說,而在如來的立場說,
對一切眾生的煩惱通通都能斷盡;
總之在「他力斷」與「自力斷」二種來觀察,
是依他力來斷煩惱,不依自力來斷煩惱而得救度,
所以不斷二字是表顯著他力。
在信卷說:
「發起往相一心故,生無有生當受,趣無有趣更到,
六趣四生因已亡故果滅,頓斷三有生死,故言斷。」
這表示橫超是依他力的斷德,而我們凡夫單單抱著煩惱去迎納救度。
蓮如上人對法敬說:
「在於一念罪業皆消,就是說在一念的信力決定往生之時,罪不成為障礙,
所以言罪業皆消;但生命在娑婆以上罪是不盡的。」
這對現實人生含有甚深的理解,與對信德表露著讚仰的誠情;
能救度業成罪人之本願力的靈用,圓滿著能夠滅斷一切罪的威力。
不是掃開煩惱才去向佛,是以現成具足的煩惱身蒙佛救度的!
這不斷煩惱得救度之法悅的背面,法藏菩薩的恩德巍巍存在!
我們末法凡夫,當感泣著法藏菩薩歷劫勤修,迄至不斷煩惱能救度,
這樣圓滿其真實境地的大慈大悲啊!
煩惱與涅槃的相對似缺妥當,煩惱是惑,是智愚的問題,
所以與其對立應是菩提之智,而涅槃悟界的對立當是生死迷界才適合。
然今這兩個的對立是表示影略互顯的,
以此意影射著「往生即成佛」的旨趣,更是妙趣橫生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