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14然者,總而言之,若他力不思議之信心決定者,往生不可疑也。

此者第三段總結。

總而言之者:

意謂四種之別者,是機類之不同,得往生者,

四種同以歸命為因,茍已決定他力之信心者,淨土之往生無疑。

然者,信心肝要也,辨往益以顯信因,為此一條之論旨也。

(往生的事業是在信心的決定,因為是佛以他不可思議之願力成就。

 我的心與佛的願力合,則往生之事業已成,更不應該有所疑惑。

 所以說往生之成就,只在於信心,與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願力合的信心。

 只要信心與佛願力合,則任何時、任何方式死亡都只是過程。

 這些過程不會妨礙我們的往生,這一點是行者都具備的信心,不應生疑。

 我們如何往生,以何種方式死亡,那是我們自己業力所顯現的,與佛願無關。

 佛願力要救度我們,就必定要救度我們,我們只要耐心等待,不用猜疑。

 假如我們自己有能力,依佛經典,自力修行,五十陰魔,關關突破。

 破出第四十九陰魔阿羅漢,第五十陰魔辟支佛,回小向大進入菩薩乘。

 但是我深知,我無此能耐,定力不夠,環境不許可,等等原因。

 所以信祖師之教導,佛經教之指示,佛決不妄語,祖師也信佛之不妄語。

 故此信入不應生疑,疑則不只使自己的信心建立不起來,更是往生最大障礙。

 要知道十方之佛,在他們各自國土只講一乘之法,成佛之法。

 釋迦牟尼佛因眾生之心願,為度眾生故以方便故,講三乘法。

 《妙法蓮華經》譬喻品云:

 『見諸眾生,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,亦以五欲財利故,受種種苦,

  又以貪著追求故,現受眾苦,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。乃至,

  佛見此已,便作是念,我為眾生之父,應拔其苦難,乃至,

  如來復作是念,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,捨於方便,

  為諸眾生讚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,眾生不能以是得度。乃至,

  如彼長者,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,但以殷勤方便,勉濟諸子火宅之難,

  然後各與珍寶大車,如來亦復如是,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,但以智慧方便,

  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,為說三乘,聲聞辟支佛佛乘,而作是言,

  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,勿貪麤弊色聲香味觸也。

  若貪著生愛,則為所燒,汝速出三界火宅,當得三乘,聲聞辟支佛佛乘。乃至, 

  舍利弗,若有眾生,內有智性,從佛世尊聞法信受,殷勤精進,欲速出三界,

  自求涅槃,是名聲聞乘,如彼諸子為求羊車、出於火宅。乃至, 

  舍利弗,如彼長者、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火宅,到無畏處,自惟財富無量,

  等以大車而賜諸子。如來亦復如是,為一切眾生之父,若見無量億千眾生,

  以佛教門、出三界苦、怖畏險道,得涅槃樂。

  如來爾時便作是念:『我有無量無邊智慧、力無畏等諸佛法藏,是諸眾生,

  皆是我子,等與大乘,不令有人獨得滅度。』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。

  是諸眾生脫三界者,悉與諸佛禪定、解脫、等娛樂之具,

  皆是一相、一種,聖所稱歎,能生淨妙第一之樂。乃至,

  「舍利弗,以是因緣,當知諸佛方便力故,於一佛乘、分別說三。」

 因為眾生根基淺,物欲眾,貪念多。所以勉為其難,說一些眾生想要的。

 目的是先把眾生帶出三界,先出三界,再能授以成佛之法。

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是絕對是成佛的一條道路,這是佛願成就的。

 不管是各種方式往生,都是要靠佛的願力才能成就,是不應有疑。

 所說的四種往生,都必須決定在信心決定上。

 當然佛的悲心,對那些心中仍然有疑者,還是會救度的。

 只是救度後,不能直接往生報土,必須要在疑城一段時間,經上說五百年。

 在這五百年中,一切享受都能滿足,只是不能見佛,不能修習菩薩法式等。

 對那些必須念到一心不亂的人,到了疑城不能修行菩薩法式,也是一種處罰吧?

 勸行者,早日把信心確定,不要到臨頭,手忙腳亂,無所事從,那會很慘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