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經三真實,正與天親菩薩的開示互為表裏,彼此呼應。
法藏大士「住真實慧...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」,正與天親大士三種莊嚴入于真實智慧的說法相合。
本經所開化顯示的是「真實之際」,正同於天親大士的「無為法身」,所以極樂窮微極妙,超逾十方。
普給一切眾生「真實之利」,普令住正定聚,證不退轉,契悟無生,決定成佛。
彌陀大願深顯大乘佛法的理事無礙境界。
極樂的本體是無為法身,可是國中萬物微妙奇麗,無盡的莊嚴,並且普令見者聞者悉皆增上。
無為的法身理體,顯現無量莊嚴,無邊妙用,這正是理不礙事。
再者國中人民普至十方廣供諸佛,可是不失定意。
大作佛事,但仍在定中,這是事不礙理。
理體與事相不相妨礙的妙境,遍于全願全經。
極樂的一花一香、一塵一毛都是圓明具德。
也就都是《華嚴》的一真法界的特徵,也即是彌陀和行者當人的自心。
所以極樂的境界不可思議,具足《華嚴》的十玄。
一多相即,小大相容,廣狹自在,延促同時,在願文中都很明顯。
例如:以眾寶合成一物,是多入一,此物所放的香,只是一個香塵,可是遍滿十方世界,這是一入多。
一可入多,多可入一,這就是一多相即。
極樂一國如鏡,能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,是小中容大。
「諸佛淨國莊嚴」是廣,「悉於寶樹間見」,寶樹是狹,這是廣狹自在。
「於一念頃」(在動一念的剎那之間),可是完成「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,周遍巡歷供養諸佛」。
這須多劫長時才能圓滿的佛事,所以延(長時)促(短時)相同了,這就打破了時間。
極樂境界深玄,但也可從世例來作粗棧的比方。
譬如北海池水中的一個波,波的前後左右當然都有波,但是你怎麼能劃清這中間的波與它相鄰四波的界限?
這是不可能的。
每波的本體只是水,水就是囫圇的一整池的水。
於是一切波都在這一波的本體之中,所以說一波含有一切波。
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
正因一即一切,所以一句佛號具足顯密禪淨無邊法門的一切功德一切妙用。
所以具縛凡夫只要信願持名,臨終自然眾佛接引,帶業往生。
生彼土後雖然仍是凡夫,卻已位證不退。
雖有重罪未消,決定不墮三途,花開見佛,頓悟無生,常寂光中,決定成佛。
這都是由於六字洪名圓明具德、一乘願海圓明具德。
蕅益大師說:「實相無二,亦無不二,是故舉體作依作正,作法作報,作自作他,乃至能說所說,能度所度,能信所信,能願所願,能持所持,能生所生,能贊所贊,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。」
所以一入淨業門中,便是身在實相大海。
無論你是俯是仰,是自由式是蝶式,或深潛,不論向東向西,或沉或浮。
總之都不離這個實相大海,也即是彌陀大誓願功德之海,也是大智慧的薩婆若海。
只要深信切願,便入此海,即是入了彌陀智慧功德之海。
超情離見,人類語言無法宣說,眾生妄心永不能測。
可是大恩大德彌陀世尊,特垂方便,普興救度,開此妙門,一切眾生聞佛名號,深心信受,老實念佛,願共眾生同生極樂。
只要此心真實,這個人雖身在娑婆,已蒙彌陀攝受,不再退轉。
正如《阿彌陀經》:「若有人已發願,今發願,當發願,欲生阿彌陀佛國者,是諸人等,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