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五祖也對六祖說了: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」 

你不認識你自己的本心(自性),你再怎麼學法也沒有用處!

 

當然,不是說一點用處也沒有,畢竟還是種了「福」。

 

但是,對於解決你個人的生死根本,就必須要開智慧,明心見性!

 

你如果總愚昧,這就達不到了,所以也就學法無益了。

 

「若識本心,見自本性!」

 

倒過來說,你如果能識得本心,見自本性,怎麼樣呢?

 

那你就是「大丈夫、天人師、世尊……佛」了。

 

所以,這是頓法,正所謂「迷即眾生,悟即佛」。

 

五祖沒有全說,言下之義:你是這樣的大丈夫、天人師,我就把衣缽傳給你。

 

所以,這部《金剛經》的殊勝,也就在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這句話上,道理也有於此!

 

關於「般若」的重要性,在此有必要重申,也就是上面所講過的「如聾如盲」。

 

多少人能有目呢?

 

《金剛經》有言:「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,如人入暗,則無所見。」

 

心裏有所住,你雖然行布施,但行的卻是什麼呢?

 

就像一個人進了黑屋子似的,什麼也看不見。

 

所以,你即便是行布施,如果沒有「般若」,等於進了黑屋子一樣,什麼也看不見!

 

又如《金剛經》所言:「若菩薩,心不住於法而行布施。」

 

能無所住而行布施,就才真是「生其心」了。

 

你如果真「無住生心」又怎麼樣呢?那就是「如人有目」了。

 

「般若」就是目呀!

 

有「般若」才有眼睛。

 

所以,我們大家都要好好地在「眼睛」上用功夫!

 

現在大家都是願意「練腿」,想跑本來是好事,但是先別光「練腿」呀!

 

你跑得再快,如果眼睛看不清楚,是要摔交的。

 

所以「眼睛」太重要了,若人不住於法而行布施,那就是如人有目,日光明照!

 

在日光明照之下,見種種色,也就是「無住生心」。

 

「般若」的重要,從經文中也可以看到。

 

正如經文所說:「若是無量百千億劫以身布施,」

 

早晨我以多少身多少身布施;中午我以多少身多少身布施;晚上還是這麼布施……這麼布施了百千億劫,而且還是拿生命來布施,一般人根本是做不到的!

 

這福報大不大呢?

 

這要看跟什麼比了,如經所說:

 

「若復有人聞此經典,信心不逆其福勝彼。」

 

如若有個人聽了《金剛經》能相信,心不矛盾,信心不逆。

 

那他所得的福超過了這個百千億劫以來能拿生命布施的人。

 

所以,《金剛經》的功德、般若的功德、不住相的功德……。

 

你拿這個去行一切功德,就如行人而有目,見種種色。

 

你不如此,做不到這一點,那就「入暗無所見」了。

 

總之,《金剛經》的功德就在於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