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修即性」者,修指修行,性指自性;又修指修德,性指性德。本來是佛,這是性德,乃自性本具之德,亦即《觀經》的「是心是佛」。但修德有功,性德方顯,所以《觀經》又說「是心作佛」。

 

《觀經》這八字,應一氣讀,不宜分割。既然「作佛」,便是修。但「作佛」之心,本來是佛,即是性,所以說性修不二。再者修德屬於始覺智。凡夫是不覺,修行人發菩提心自覺覺他,這是始覺。始覺若合本覺,便趨向究竟覺,性德是本覺理,修德是始覺智。

 

這裡又有一個譬喻。理如鏡,智如鏡上所生之光。鏡光生於鏡體,智光正是生於理體。但以本心之鏡,久被無明垢染掩,故應修持,使鏡重光。但鏡光即是鏡,並非他物。故始覺智即本覺理,所以說「全修即性」。

 

第四句「全他即自」。自指自性,他指佛與眾生,包括一切器世間與有情世間。一切世界的正報與依報都是他,前已說明也都是我自心所現。所以說全他即自。《華嚴》說:「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。」所以自他不二。

 

以這四句表理事無礙法界。大乘經典均有同樣開示。例如《金剛經》說:「所有一切眾生之類....,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,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。」終日度生是事,終日無度是理。度而無度,無度而度,故理事無礙。暑期中五臺山通願法師開示佛學院一學僧說:「無眾生」,也是這個道理。從事相看,眾生如波,有生滅。若透過現象看本質,只是水,並沒有波,所以說沒有眾生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