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勿輕己靈」不應該也不可以輕視自己,要知道自己有可以往生成佛,這一點很重要。

我們雖然是凡夫人,但是得往生者,也就是我們這凡夫身,蒙佛之攝取不捨之力故。

眾生都得往生,這是佛願所稱,佛願說「十方眾生」,所以諸有眾生依願皆得往生。

為什麼,因為佛願力使然,佛願力使諸有眾生皆具往生之本質,這是佛所賜。

對照世尊成佛所講的話:奇哉!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。

還有《楞伽經》的話:一切天人、阿羅漢、菩薩的神通自在辯才無礙,

皆因為佛的加持力及灌頂力所成,如果無此,則一切天人、阿羅漢、菩薩等同凡夫。

這都是佛金口所說,所以每一位想學佛的人,都應當於此有所認知,也就是要去會通。

既然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如來所以稱如來,因具如來的智慧及德相,所以成就佛道。

這是眾生所本具的,所以離開妄想執著就能證得,是證得不是修得,因為本具故。

又說一切天人、阿羅漢、菩薩,當然也是屬於眾生,只是比人道高級一點。

天人還是在六道、五道輪迴之中,阿羅漢及菩薩就已經爭得解脫之道出了三界。

他們都有一定層度的神通及辯才無礙,而此等之功用不是因為修得,而是佛的加持力。

這一點上必須特別注意及留心,如何修行能得佛的加持力及灌頂力成就佛道出離三界。

如何得避免走冤枉路,就是說蹉跎一生,沒有任何的成果,一生又走完了,哽屁了。

再次強調,每一個人都應當為自己的將來負責,要為自己的將來、後生一大事找出路。

為了負此責任,每一個人都應當更用心於知見的取捨,不應停留於比較差的知見上。

對每一個知識,都要有所取捨,雖然說「佛法如栴檀木片片皆香」,這是對佛法的尊敬。

但是也應知道,佛說法是應機而說,所以法要對機,機不對,法再高妙也起不了作用。

一個要對自己負責任的人,必須避免自己走入自己無法承受的境地,避免陷入危險。

要一切都能為自己所掌控,要修的法,都應該是自己可以有能力承受及達成的。

所說的達成,是要能夠成就出離三界,使自己能夠不再受後有,超脫生死輪迴。

如果這一點做不到,那麼只能說,還是無法對自己負責任,還需要好好的修、學習。

所以說「勿輕己靈」,因為眾生都具佛性,都可以成佛,只要蒙佛的加持力及灌頂力。

兩者合參,都具成佛之佛的智慧德相,又如蒙佛之加持等,則可以一路成就。

這兩句話互相之間有很大的矛盾,但是都是佛金口所說,所以都應當相信,但如何相信?

都具「成佛之佛的智慧德相」,可以定位為自力,所謂的「家珍具足」,一切都具有。

所以應當要屏除外力,必須是一絲不存的捨,如《達摩血脈論》上所說:

一切時中,一切處所,皆是汝本心,皆是汝本佛,即心是佛,亦復如是,除此心外,

終無別佛可得,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。…不覺不知自心是佛,若知自心是佛,

不應心外覓佛,佛不度佛,將心覓佛不識佛。…不得將佛禮佛,不得將心念佛。

一切具足,本來是佛,所以就不應心外覓佛,所謂「從門入者非家珍」,門入就是門外。

本是具足,將是佛的心向外求,門者六根門頭,眼耳鼻舌身意所對,就是六識、六塵。

《首楞嚴經》所主張的「捨識用根」,六根所對六塵,本來有如鏡子照人,就是照見。

但是中間有六識,六識起了分別、好壞、喜惡,因此執著,而起了分別心。

這六識會起作用,本來就是凡夫人本具的,要成佛的話就要捨,捨不得的話就免談。

「蒙佛之加持等」就是他力,如善導和尚所說,「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」。

這時就是要反過來,把自力收起來,要全依佛的願力,要知道是佛願使我往生成佛。

這裡有「信」,而這個信就是成就往生的道源,也是功德之母,能長養眾德而成佛。

但是也要知道,這裡所說的|信」,這個能成就往生,成就成佛的功德之本源,

這個能長養一切善根的「信」,是一個無為的實相之功德,這可是我們有為之徒能成者?

法然上人的話,我的信心是佛所賜,具與我不同的信心者,將往生與我不同之處。

有三種事是因多果少:「魚子、庵摩羅果及菩薩初發心」,應該讚嘆,但成果極稀有。

要能因多果多,就是領納彌陀如來所賜的因「信心」,即得成就果「往生」,百無一失。

能如是信入,為信「正信」,即是行「正行」,勸於此尚迷者,知所迴心是幸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