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善導和尚勸我們二種深信,一方面信自己是生死凡夫,常沒常流轉,

沒有出離之緣,好不容易遇上了阿彌陀佛的願力,應當無疑無慮的信入得往生。

假如這一點不能認清,也就是不知道自己至今還在沉淪於五道,沒有因緣出離。

和尚很清楚的指出,要出離三界,靠我們凡夫人的力士不夠的,要有那個因緣。

這個因緣就是佛的願力,無始以來,無始是很多佛學家最喜歡的用詞我用一下。

不是要打擊修行人,讓修行人因此自暴自棄,而喪失修行動力,不是這樣的。

是要讓修行的知見提升,修行不是靠努力就能成功,要具眼就是在知見上提升。

所謂「圓人修一天,等同不圓的人修一劫。」說「一劫相倍」,知見很重要。

具大圓滿見的人修一天的成果,等同未具大圓滿見的人修一劫,這差很多。

還有知見不正確,或是知見不對,這修起來成果會大不同,修錯了的精進更慘。

今天要你從台北開車到高雄,你正確的是上高速公路往南下,很快就到了。

你認為地球是圓的,南北都一樣,就往北開,又不知道要停,到了路盡頭還開,

認為反正總有會到原點的時候,就一路開到了太平洋,這高雄永遠到不了。

這是見,認清事實真相,所修的法,合不合適於我,我的能力和整個環境情況。

法很高深,又很直接,但是你的能力可以承擔嗎,秤秤自己的斤兩不是打高空。

密宗有一個法,觀想成了就能成就,觀想十方諸佛在前,我禮拜十方諸佛。

還沒完,你端坐讓十方諸佛禮拜你,你禮拜諸佛很正常,而十方諸佛禮拜你!

你一人禮拜前方諸佛,又如何同時禮拜後方諸佛,更不用說上下諸方諸佛。

這不只是知見,還有程度的問題,這就是不具足的因緣,再好也沒用。

極樂世界的果,阿彌陀佛已經成就,就是要度我們,不管你是罪惡凡夫或是自認為善人。

因,本願名號正定業,至心信樂願為因。果,成等覺證大涅槃,必至滅度願成就。

這裡所說的「至心信樂願為因」,是眾生得成就往生的因,也是成就文的「信心」。

佛經上的一個寓言故事:一大富長者因為戰亂故要離開家鄉,怕自己的傻兒子受苦,把一顆如意寶珠縫在衣服夾層內,並吩咐兒子無論如何不可以把衣服脫掉,就讓他出走。

這傻兒子因為無法謀生,只能沿路乞討,等事平後,老者就四處尋找這個傻兒子。

找到了正在乞討的兒子,見衣服還在,就取出寶珠,如意寶珠一切如意自在。

法藏比丘發願度生,若不生者不取正覺,如今以成佛,當知誓願以成就眾生皆得生。

佛成就眾生往生之信心,並皆賜與眾生,只是眾生不知故,沉沒流轉不能出離。

若果眾生得知信心具足,則皆即得往生,如大富長者傻兒子,如意寶珠隨身而不知,

淪為乞兒四處流浪,辛苦萬端,當取出隨身之如意寶珠,則一切具足,不用再流浪。

又《首楞嚴經》的話:一狂人一早起來照鏡子,見到鏡中人有頭有臉,又想他人也是,

但是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頭,所以瘋狂的四出找他的頭。

若果找到了一顆頭,有高明之士,幫他將頭安上,試問他將是如何,「頭上安頭」,

有兩個頭的人?這是正常的人?非也!讓他自己看看模樣,自己也會嚇到。

阿彌陀佛把往生的信心給了所有眾生,只要眾生肯領納,即得往生住不退轉,這是經說。

今天佛所賜的信心具足,你不肯相信,還要瘋狂的去造一個信心,那將又會如何?

「正知正見」,是往生所必須的,不具佛所賜的「信心」,這就不是「正知正見」。

若如想在此佛所成就而賜與眾生的「信心」之外,成做自己所想的「正知正見」者,

此「正知正見」所成就的「信心」又將如何?與佛所賜的「信心」是異是同?

若是同,還需法藏菩薩用兆載永劫的時間修行來成就,為眾生如此辛苦,何苦來哉?

若是異,那行此道者應當特別注意,精進是好事,但是不具眼就怕會出問題。

亡羊補牢不算遲,怕就怕今天走丟一隻,明天走失一群,牢破了不知補而致全羊流失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