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往生相
此人臨終,夢見彼佛,亦得往生。
夢見彼佛者,唐譯說如在夢中,漢譯說睡臥夢中,而上中二輩,乃平生夢中見佛,
臨終更感來迎,下輩不說平生見佛臨終來迎,於中悔狐疑人,說病欲終時,
臥止夢中見佛土也。
故望西云:問:《觀經》下輩正感佛迎,今云夢見,相違如何?
答:三輩俱有夢見眼見故。《覺經》說上輩云:於其臥睡中,夢見佛及諸菩薩,
其人壽命欲終時,無量清淨佛,則自與諸菩薩阿羅漢,飜飛行迎之。(大阿同之)
中輩同亦夢見彼佛,往生先兆,臨終來迎,本願勝益,故俱應有。然今文中,
無來迎者,且為分別三輩差異,謂上報佛,中是化佛,下夢佛故,以實而言,
夢見之後,可見佛迎。故《觀經》說化佛來迎,惡人尚爾,況善人耶?(文)
此乃為夢中見佛之義,《貫思》義同之。
《略箋》云:前即明了見佛,今既不爾,此人機劣故,雖有迎接,
目堅矒見佛不分明,如夢中所見之物,故云夢中。例如云:見金蓮猶如日輪。(文)
此乃為如夢見來迎之義。
《梵響》、《義記》從之。今亦從後義,雖下輩非無來迎,而機劣故,見不分明,
朦朧如夢中所見,故云夢見彼佛。
然《會疏》但就獄火逼迫機,而解者未穩也,此往生相,就下輩者,
其相如下胎生文,其但念佛往生,如下化生文。
三生後益
功德智慧,次如中輩者也。
下輩生後益,亦非即生自在,久久而花開,悔責之後,得智慧功德神通,
同中輩者也。
佛告阿難,無量壽佛,威神無極,十方世界,無量無邊,不可思議,
諸佛如來,莫不稱歎。於彼東方,恆沙佛國,無量無數,諸菩薩眾,
皆悉往詣,無量壽佛所,恭敬供養,及諸菩薩、聲聞之眾,聽受經法,
宣布道化。南西北方,四維上下,亦復如是。
自下第二重,彰安養國德,中有二:一明諸佛稱歎;二明釋迦勸導。
(偈後佛告阿難已下)
初明諸佛稱歎者,前文既明,十方諸佛皆共讚歎,今何重舉,答前略明。
此處廣辨,前雖已明,念佛往生益,未及委悉,自下說偈,具顯菩薩往覲無數,
令知悲願廣大。
又上卷終,明華光出佛云:一一諸佛,又放百千光明,普為十方,說微妙法。
承彼文勢,此下卷初云:佛告阿難,其有眾生等,具明真實教行信證,
幷三輩往生益,此是釋迦說微妙法也。
自下明諸佛說微妙法,欲引他證自故此文來,此中所言,十方世界,無量無邊,
不可思議,諸佛如來者,即彼華光所出之佛故。
文初云:威神無極者,先標其義也,何以知之者?
鸞師大經讚云:普為十方說妙法,各安眾生於佛道,如是神力無邊量,
故我頂禮阿彌陀。
又上讚云:神力無極阿彌陀。
由此思之。花光所出之無量諸佛,說微妙法。說之為莫不稱歎可知。
此之稱歎深遠幽邃,為開顯其義,世尊自說偈以明。
何者深遠幽邃,此中亦具真實教行信證,所云:諸佛告菩薩等者教也。
其佛本願力,聞名欲往生者,真實行信也。
皆悉到彼國等者,真實證也。此證即大涅槃,必具大悲用,遊化十方,無不運載!
故曰:奉事億如來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