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禪宗就是這樣,沒有那些跟你講這講那,講道理,不許看經!
所以你要知道各種法門很多都是為了弟子權說,護持你。
所以是擁護法門的話,就是叫你老老實實地學。
就是為了這個,不是絕對的。
所以你要把它看成絕對的,那師傅都冤枉了。
不許看經?
那藥山──也是一位禪宗祖師。
一天他在看經,弟子就問他:
「師傅啊,您不讓我們看經,您為什麼自己看哪?」
藥山說:「我啊,遮一遮眼。」
擋一擋眼睛,經書一擋就看不見你們了。
弟子也有意思──他接著問:
「能讓弟子也拿一兩本遮遮眼,行嗎?」
所以,它這個就很活潑,很有趣味啊。
「你啊,黑漆牛皮也得穿!」你遮不住眼。
所以「講誦之徒」是罵人的。
一個人在行堂的時候,打赤膊。
方丈就說了,你啊,修許多癡福。
你為大家這麼辛苦,熱天背著飯鍋,繞著廚房跑來跑去。
發了這個心,做了許多癡福,愚癡的福。
你將來「座下千僧」,你座下有一千個和尚。
「無一衲子」,衲子也是和尚,沒有一個衲子就是沒有一個真和尚。
和尚兩字的定義很深,識心達本名為沙門哪。
要達自本心,達了自己的本體才叫和尚。
你一千個和尚可是就是沒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和尚。
果然,他後來廟裏有一千人,都是講誦之徒。
你看「講誦之徒」就是說明這個的。
就是他師父所說的,你都是修的癡福。
你將來得的就是有一千個人,但就這水平。
文字都是太重覆了,不多說了。
果然都是講誦之徒。
所以我現在說老實話,我也就是不甘心當個講誦之徒。
所以這個專。
我現在這麼主張,我們誰都這樣。
應該廣學,即《淨修捷要》中「廣學原為深入」嘛。
「為學要如金字塔,要能廣大要能高。」
挖一個洞裝電線杆,電線杆這麼粗,洞就挖這麼大,怎麼放得進?
你總要大一點才能挖下去啊。
你不大一點,不能深哪。
所以「廣學原為深入,專修即是總持」。
你專修一門即是總持一切法。
所以念一句佛號,什麼禪定,什麼公案,什麼教典,什麼密法……一切一切,都在裏頭。
一就是多,只要你信得及,不需要什麼都來一點,什麼都懂。
你看那個中國的小說,關公就是刀,張飛就是丈八長矛,趙雲就是一杆槍。
還有,你把他那個武器給偷走了,他就很困難。
所以先派人把典維的雙戈拿走了,他用慣的武器,你拿跑了,他就發揮不出來了。
就連打網球的拍子你給他換一把都困難哪,那個球拍子他就是那個武器啊。
專!所以就是這樣,什麼都可以。
你說到底是,關公是因為刀所以才稱關公,那張飛怎麼就因為槍所以稱張飛呢?
趙雲比他們都強,他又是槍,也不是丈八蛇矛,所以他他就因為習慣了。
講到他最開始,他就應該有武器,他已達到了後頭這個水平,但他這個已經熟了。
這個我們就明白了,所以這不是換來換去,也不要什麼都學。
但你在瞭解這些方面,不妨多一點,不要太瘦了。
除了這個法門之外,別的我都不知道,那這個法門你也很難理解得很深入。
很多地方大家要用禪宗的公案來理解。
對禪宗一點都不知道,這些地方就不容易深入。
這也是辯證的。
腳踏兩條船,不好,就二門俱破。
踩兩條船,這船往這邊開,這船往那邊開,你不就掉水裏去了。
就這意思,一條船才平安。
兩條船看著很好,兩條都保護你。
一個往東一個往西你馬上掉水裏頭。
所以腳踏兩條船不好,腳踏兩條船就是二門俱破。
你哪條船也沒有可靠,都不可靠,都很危險。
不要說一個往東一個往西了,差個四十五度就不得了,怎麼辦?哈哈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