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生者,達生體不可得者。
由心空故,大地平沈,虛空粉碎。
推求五蘊色心了不可得也。
就是說,達生體不可得,則生而不生,不生而生。
是以念佛心入無生法忍。
終日念佛,終日念心,掣然往生,寂然無往。
通過一個譬喻,就是剛才您講的……?
答:總之,都是個不即不離,生而無生,證無生法忍就是無生。
實際上,這個無生不是沒有,而是生而無生。
所以《生無生論》就很好。
生而無生,生是事,無生是理,事理是一致的。
了達這個道理的時候,虛空粉碎,大地平沈了。
實際當然了,這個形容詞形容得很好。
那個境界,什麼叫虛空,什麼叫大地。
虛空粉碎了,整個大地陷落了。
真正到那個時候你的身體你的世界,真正體會到生無生之理。
不是講誦之徒的那個講法。
真正達到那個境界,那就虛空粉碎大地平沈了。
還有一個四料簡,因為有人來問我,說是:
生則決定生,去則實不去。
是一個意思。
生嘛往生嘛,我一定生;去嘛,沒有去。
這不很矛盾嗎?
生不就是去,生就一定生。
「生則決定生」,就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了。
往生的世界就在我心內嘛,所以還在我心內。
我哪兒也沒去呀,就是這個意思,這一切都是如此。
還有兩句就回答你這個了:
「去則決定去,生則實不生」
生無生,去一定去,去極樂世界,那兒有佛土,極樂世界,一定去。
但是生則實不生,因為生,你證無生法忍,你證無生,這哪兒有生?
這也是四料簡。
總之,反來覆去說,就是破我們的成見,提高我們的智慧。
這一些個道理,都是我們本有的,我們聽著很玄,都是自性本有的。
現在被這個污染哪,北京的污染嚴重極了。
空氣、水、噪音,都超過國際標準多少千倍。
我們的自性也就是被汙染了。
這是講的生無生。
問:在團體中大家修六和敬,六和有事和、理和,這六和敬我們怎樣才能儘量做到?
答:這六和主要是出家人的事情,所謂和合眾,住在一個廟裏頭。
所以破和合眾是五逆,五逆十惡。
大家很好地在修行,你來挑撥離間,說這個不好,那個不好,某個法師在罵你。
他生氣了……你以為我這兒隨便談談天。
這個是無間地獄的業。
你破和合僧啊。
大家在那兒好好的,團結得很好的,你在那兒挑撥是非,使得大家不客氣。
有的時候犯這個戒,不小心。
閒聊天的時候,尤其是談得高興的時候,忘乎所以,就出錯了。
所以我們要增加他們的團結。
我們居士界,同樣也是應該大家原諒。
我的老師,他給我們講,這個諒字很重要。
我們不但要原諒旁人,也得原諒自己。
這話很深刻。
有的時候,真是會犯錯誤。
犯了錯誤你也不一定要責怪,我這個人就不可救藥了,還是要原諒。
我舅父給我的老師說。
我犯了錯誤,我摔跤了,我爬起來,我繼續還是為佛教做事。
老師就問,會不會再摔?
不是說我不會,我是說我要爬起來。
還會摔跤?
還會!
可是,我還爬起來。
所以我們大家要求別人要寬,要求自己要嚴。
對於自己不能放過,要嚴格要求;
對於別人要多想到他的好處,少念叨他的壞處。
我念英文,有一篇外國的論文,它說。
一個人都有兩個口袋,一個口袋是裝自己的優點的,一個口袋是裝別人的過失的。
有的人呢,就把裝別人的過失的擱在前頭。
裝自個兒的過失的放後頭。
看別人都是別人的錯,自個兒的錯看不見。
優點呢,自己的優點擱在前頭,別人優點擱在後頭。
這樣一來的話,看見的都是別人的缺點和自己的優點。
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看不見。
這個人就沒辦法。
這是外國人答得很好。
所以,我們許多同事之間,多原諒人。
既然是個人,必定有過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