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《谷響集》,《宗鏡錄》上的,永明大師講的,「泥牛水上行」?
答:對,這是禪宗的。
「若問吾宗旨」,所以它全都是講道理的。
「化人問幻師」變化出來的人問幻術出來的師。
谷響,在山上喊一聲「啊」,山就「啊」,——谷響,所以稱《谷響集》。
「谷響答泉聲」,泉水在嘩啦嘩啦響,所以山谷就響。
所以以前所有這些問答,你問的人不過是化人,我回答的人不過是幻師。
問的不過是聲音,是泉聲,我回答的不過就是空谷的回音。
「若問吾宗旨」,你一定要問我,你永明大師是什麼宗旨啊,就這一句話:
泥巴的牛在水上走路。
這就是言語道斷,不能再用言語去解釋了,再用言語去解釋,有四個字是最好的形容:
畫蛇添足。
全部的宗旨是什麼?
就是這一句話,泥巴的牛水上走。
我稍微給你說一點兒。
聽到這一句,你是什麼心情啊?
納悶,想不下去,沒有什麼可想的——這就對,這就近了。
你說我懂得什麼了,懂得好多好多,天花亂墜,壞了!
所以,知解門開,悟門塞,悟門就關起來了,你開了知解了。
不懂他還近一點兒。
所以講誦之徒不值錢哪,就在這兒。
泥牛水上行,前頭說了半天,宗旨是什麼?
泥牛水上行──悶住了,想不下去了,這個,很近哪。
不是說這就是,這錯了。
近了!
比你懂得很多要近,你越懂得多就越遠。
佛法妙就妙在這些地方。
所以有的人就越求越遠哪。
為什麼我說看一點禪宗的書,是避免這一種遠。
不是要去參禪,我的意思,我也不是從參禪得到什麼。
偶爾參過一次,確實懂得參禪了,不是按禪宗正宗的,閉關,參一個話頭。
這個法門也是自宋朝以來有許多人解決問題。
現在也難啦。
要懂得這些個事情,懂得這些個微妙,讓心境開闊。
實際上孔子並不是那樣岸然道貌,那麼書卷氣,酸秀才味,不是那樣。
四書,四書裏頭,現在我看很有興趣的就是孔子問弟子:
你們每人談談你們的志願。
子路,軍事,曹勇,保衛祖國;有的理財,經濟;有的搞政治;有的搞教育。
各人說出自己的抱負。
那時候外交也很要緊哪,你要打我,我要打你,要是幾句話說好了,就避免一場戰爭。
各人談各人的志願。闔各言我志論語
大家都說著,有一個人在彈琴。
這個人是曾子的父親,曾點,傳孔子道的,他一直在彈琴。
古瑟,瑟的弦比琴多,琴瑟琴瑟,古瑟。
輪到他的時候,古瑟不大彈了,聲音微下來了。
捨瑟而坐,把手放下,把古瑟推開,站起來了。
他就講了他的志願,「暮春者」,春天來了,到了暮春。
三月了(王羲之「暮春三月」,暮春就是三月。)
「暮春者春服既成」,春天的衣服做好了。
「童子五六人,冠者六七人」小孩,五六個人;
冠者,二十歲的年輕人,當然都是男的。
冠者,男孩,男青年。
童子五六人,冠者六七人,加起來十多個人。
「風乎齊浴乎武威」,到齊的那個地方,暮春三月天氣很暖和了。
也許是山東,靠南一點,北京還不行,去就要乘涼了。
「風乎齊浴於武威」,在武威那兒洗洗澡,游泳。
「詠而歸」唱著歌回來。
孔子說——這是總結了——「我跟他一樣」,我的志願就是這一樣。
不是怎麼講大道理啊什麼什麼,這才是聖人。
後來那個宋儒裝模作樣,所以沒有生氣,呆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