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圓房念佛,是一位信心行者,知道已經往生成就,如念佛偈說「獲信見敬大慶喜」。

是值得大慶喜的事情,但是卻沒有歡喜的心,知道往生必定,也沒有急著往生之情。

就如同前面我朋友的心情一樣,沒有真實感,所以就有疑,有疑就發問。

這一問,問出了都是凡夫的事實,親鸞聖人真實誠懇地回答,「我也有此疑」。

這是聖人真的一面,有就是有,不需要掩飾,能往生成就,全仗佛力,不用閃躲。

正信念佛偈讚源信上人的話說:煩惱障眼雖不見,大悲無倦常照我。

有值得慶喜的事,因為往生已經成就,長劫已來的辛苦,今天因佛願力得成。

不用再沉淪於生死苦海,已經是極樂國土的眾生,成佛就在望,是何等的喜慶事。

聖人說「有躍天之喜不喜,愈見一定往生。」是煩惱所使然,是煩惱壓抑著。

阿彌陀佛再因地時就已經洞知,所以替我們成就淨土,成就往生,成就願行。

聖人就此告知唯圓,親鸞也是如此,知道往生已成,也沒有喜悅,沒有喜悅之情。

這就是正信念佛偈所形容的情形:

『攝取心光常照護,己能雖被無明闇。貪愛瞋憎之雲霧,常覆真實信心天。』

為無明闇所覆蓋的我,雖佛光常攝不捨,但是因為煩惱所覆,無法知見。

不見、不知佛的攝受,不表示佛就不攝受,佛光還是一樣的普照著我。

貪愛瞋憎等煩惱,有如烏雲,遮蔽著太陽,使我們無法見到太陽。

但是為烏雲所覆的太陽,太陽下的大地仍然是明亮的,不會因為雲霧的覆蓋。

所以偈又說:

『譬如日光覆雲霧,雲霧之下明無闇。獲信見敬大慶喜,即橫超截五惡趣。』

日光不會因為雲霧的覆蓋,陽光因此照不到大地,仍然是無礙,大地仍然光明。

獲得阿彌陀佛所賜的信心,即是成就往生,是一件非常值得慶喜的大事。

但是因為煩惱俱足的凡夫人,還是在煩惱貪瞋之中,翻滾牽扯,沒有歡喜心。

慶不慶喜,心能不能起大慶喜,無關往生,只要能領受佛所賜的信心即成。

領受佛所賜的信心,即是往生已成就,佛說即得往生,即是橫超截五惡趣的大事。

『一切善惡凡夫人,聞信如來弘誓願。佛言廣大勝解者,是人名芬陀利華。』

不管是善凡夫或是惡凡夫,放下一切善惡,全領納佛恩,信佛之本願即是。

淨土法門雖說是易行道,因為全仗佛願力,不許眾生一絲一毫之功。

但是這執著的心,眾生都難免,所以要捨自力是難行,佛就說:

『如泰末蟲處處能緣,獨不能緣於火炬之上,眾生心處處能緣,獨不能緣於般若上。』

佛度眾生,賜與眾生的信心,是大般若,故眾生心難緣,能緣者希有。

偈說能「聞信如來弘誓願」,此人是希有,佛說是廣大信解者。

這信解不是普通的信解,使廣大信解,稱為人中芬陀利華,是人中希有人、妙好人。

這是佛在觀經上所讚歎的,佛說此法門是難信之法,唐譯經說極難信之法。

為了要讓未來者能信入佛的本願,必須要有人能走出全然是他力的佛法。

這樣的話可以取信於未信者與一切無法信入者,就有這樣的要求,示現全他力行。

在法然上人時代,上人的一位忠實的弟子,九條關白籐原兼實公,提出要求。

既然是念佛得往生,是上人依佛經所示,全是他力,機方全無一力。

請上人命門下一高僧,示現破戒娶妻,用以作為一般俗輩之典範,以示他力行。

法然上人當場答應,並命親鸞聖人去做這一件事,當然聖人不敢接受。

如大谷本願寺通紀所載:

『先是九條關白籐原兼實公,深歸吉水,秉弟子禮。

一日聽法之餘,問曰:兼實己為白衣,念佛往生緇素有差否。

吉水對曰:佛願既言十方眾生,釋言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,何差之有。

公曰:果然則請得門下高德僧,俾同迹於世塵,以備俗輩往生之範。

吉水輒然命師應之,師固辭。

吉水曰:爾非嘗夢感觀音說偈苦有所屬耶,我亦感之。

乃書所感偈及善信名,又使師言其所夢,言之與書,無一字差。

聖應冥合,師不能拒,於是公攜師同車還家,令居五條西洞院別業。

而已季女(名玉日)配之。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