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3・佛體無為無漏,依正無為無漏。
然則,名體不二故,名號亦是無為無漏也。
以下明無為念佛。
中有二段,
初立無為念佛之義((93)),
後「故還成念佛三昧」之下者((94)-(96))釋此意也。
初立念佛之無為之下,如上已示,
「佛體無為無漏,依正無為無漏,然者,名體不二故,名號亦是無為無漏也。」
即欲立名號無為無漏故,先明佛體依正二報無為無漏也。
而名號言無為無漏者,念佛三昧亦是無為無漏,
而不被有為有漏之眾生所轉,
於有為有漏之眾生之上,能得保持無為無漏之德。
此指示他力不共之義也。
(佛體是無為無漏,而我們眾生是有為有漏的。
如果沒有佛的加佑,眾生是無法與佛相應的,故更應依佛力而不移。
所以法然聖人,一再勸導我們,應聽佛語,依佛之本願,說:
『然則我朝之末法眾生,何敢號雜修乎?
唯應速學彌陀本願、釋尊之說、道綽、善導之釋。
與其雜修,往生不定;何如專修,往生決定乎!
彼道綽、善導等,雖念佛門中之大德,亦無及其左右。
於法相宗之慈恩大師之《西方要訣》釋云:
末法萬年,餘經悉滅;彌陀一教,利物偏增。
又云:末法萬年,餘經悉滅;彌陀一教,利物偏憎。
又云:三空九斷之文,十地五修之教;生期分促,死路非遙。
不如息多聞之廣業,專念佛之單修。
加之,又《平等覺經》言:
『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聞說如是淨土法門,悲喜交集,身毛為豎者,
當知此人,過去已作佛道而來也。
若復有人,雖聞此法,都無信樂者,當知此人,始從三惡道中來也。』
又,十善不能堅持,而望忉利、兜率者,極難相應也。
然而極樂世界者,五逆之人亦依念佛而往生,何況十惡更無所障礙。
又,雖期彌勒之出世,然五十六億七千萬歲,極難等待也。
他方一切之淨土,無有如是之本願,唯有極樂淨土,是彌陀別願之所成;
彌陀願力甚深,何必他求乎!』
法然聖人離我們現在已過了八百年了,以聖人的智慧都遍依善導大師,往生極樂。
有人想依當來下生之彌勒佛,先求生兜率內院,以期隨佛下生度眾。
但是都數求生者,迷於外院的風光美色,就進不了內院,也不是辦法。
十方諸佛及彌勒菩薩都沒有念其名號即得往生其土的願,只有阿彌陀佛有。
這末法時期,釋迦牟尼佛的加持力已經沒有了,以經不可能得到加持了。
就如同《金剛經》講的:『應無住生心』、『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行於布施。』
不見有施者受者,亦不見有所施之物,如此三輪體空,無相可住。
但是我怎麼做,怎麼想,東西給人家,可以不用去想什麼功不功的。
當時還是會知道,我東西給人家,無法做到三輪體空,這一門進不去。
以其修法依投於靠不住的處所,不如立定方向,找一可靠之方所。
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度我們這些常沒常流轉的眾生而建立的。
我們只要一心一向的專心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即成。
在這個末法時節,邪師說法如恒河沙之多,而我們的時間又少。
我們無法也難能有能力,分辨出法師所說的法對或錯,可不可行。
佛說四依,依法不依人,在這末法時期,更應用這樣的心態求法。
畢竟人身難得,佛法難求,這兩項我們都求到了,所以就依佛所教。
依佛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依他力的心行 南無阿彌陀佛一向專念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