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依照《大集月藏經》的說法:第四個五百年,造立塔寺修福懺悔得堅固。
這是在佛入滅後一千五百年至二千年間,離我們現在已經超過一千年了,已經過去了。
佛法傳入東土,是在修行者連定功都不可得後,在經書上下功夫,多聞強記,才傳來的。
進入東土時是在後漢,距今也有將近二千年,為第三五百年學多聞讀誦得堅固時期。
現在是連第五五百年的白法隱滯,多有諍訟,微有善法得堅固,都已經過了。
一個人要有智慧,禪宗初祖達摩祖師說,要找一位不被迷的人,就是要有智慧不被騙。
在作事上,有時候被騙些錢,花錢消災,小事,但是在後生一大事上,這可使不得。
這被騙,走錯路,可能差很大,所為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,就在一點小偏差見上不同。
念個佛,同樣是念著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有人念著念著,認為積功累德,功德很大。
有的人念佛,每想到佛、念佛號時,滿心歡喜,因為知道是阿彌陀佛在念他,感恩啊!
一個念佛時,滿身是功德,高人一等,一個是滿心歡喜,知道與佛同在,往生已成就。
這高下立判,一個是全身功德,金光閃閃,不可一世,內心是期待臨終佛來接引。
一位是,信心具足,滿心歡喜,念佛時即得往生,不念佛時亦即得往生。
念佛行者,知一切皆是佛所賜,不求福報,一切皆是業,累世之業所現,何需求?
念佛行者,為彌陀如來光明攝取不捨,成就即得往生,當知,今生當是三界最後身。
過此生後,當回極樂淨土,一切現形之業,將是我往生極樂後,披佛誓願鎧甲救度之。
故,當珍重之,一切彌陀如來會為安排,或是今生隨我往生,或是來生我再回而度之。
一切依緣,隨佛之願力而行,為有彌陀如來,知道如何安排此等之業緣,如何度脫。
作法事,開法筵,一切隨緣,但是,起心動念,都是為眾生故,心純則佛願力加持得力。
想想此末法時期,除了阿彌陀佛的救度願力,本願之法外,何有其他之法可以成就。
不要為了虛有的事相,用盡心機,想要保存,想要說「弘揚門庭」、「光耀祖庭」。
有一位出家眾,為了光耀、保存祖庭,化緣,還曾到泰國,驚動泰皇,供養重金。
為了修祖庭,忍受匪徒的毒打,至身之將死,仍然不肯把資金給與匪徒,後來完成。
但是看看今天,那些門徒,或說徒子徒孫,為了信眾的供養錢,大打出手,情何以堪。
又有一比丘,很會打坐,因為生活窮困,又沒有學問,沒有人幫他護法,所以都是一人。
每次入山上打坐,一坐入定都是一個月以上,山上的獵人,常常看他入定,見怪不怪。
有一次,一入定就超過三個月,獵人認為他死了,所已通知山下的寺廟去收屍。
寺廟的執事看了一下,認為是已經死了,就準備把他火化,就此了結了他的一生。
當時有一位僧人來訪,認為慎重一些,他就上山去看,知道是入定,就把他叫起來。
他起來後,知道差一點就沒命,知道是有高人救了他,就去感謝他,感謝他的救護。
這位出家眾,還算聰明,知道這樣做沒用,還可能誤了自己的一生,就學救他的人念佛。
有機會開法筵,要講的就是真話,那些不能成就的,就應當真實的讓聽者知道避免。
不用去遮掩,互相吹捧,這樣不但於佛法無補,對自己有害,還誤了眾生。
想想看,甚麼是法師,法師不一定要剃了頭才叫法師,親鸞聖人剃了頭自稱愚禿。
法師,以法為師,以法施人,這種人才叫法師,你隨便叫一個光頭比丘、比丘尼法師。
認真的說,你是謗法,他有沒有以法為師,你真認識到了嗎?沒有第一關就有問題。
第二關,他有沒有以法施你,你在他施的法得利否?沒有!那第二關又通不過了。
對人可以寬待,但是對自己必須要嚴,尤其是生死大事,忽衍不得,人生難得啊!
後生一大事,每一個人都要面對,我們真實的面對,得蒙阿彌陀佛的救度,成就往生。
我們要以同樣嚴謹的態度,讓未蒙往生者得信,這樣的法筵才是真法筵,才是報佛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