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濁世者,五濁惡世,不分在滅。
無佛時者,指滅後時,是則具舉時處之難。
言五三者,稱少少詞,內外典中多有其例。
問:五種之難大意如何?
答:澄彧《注十疑》云:前四種難非凡斥小,一難大乘行唯自無他,
大缺外緣,故亦難也。(已上)
外道等者,同《註》(《註十疑論》)云:我佛正法,小乘則有無常、
無我、寂滅法印,大乘則有一實相印,依之行必登聖果。外道則不然,
迷惑邪見所說之法,其相似善而實非善,以邪亂正,人不能甄分,
深成障道。(已上)
聲聞自利障大慈悲者,《十住論》(卷五〈易行品〉)云:若墮聲聞地,
及辟支佛地,是名菩薩死,則失一切利。(已上)
《莊嚴論》(《莊嚴經論》卷六)云:雖恒處地獄,不障大菩提,
若起自利心,是大菩提障。(已上)大乘諸經多有此說,不遑具舉。
無顧惡人破他勝德者,同《註》(《註十疑論》)云:
濁世惡人見修道者不能成人之美,反宣毀破之言。(已上)
《漢書註》云:江准之間謂小児子多詐狡獪名無顧。(已上)
如彼身子逢乞眼緣退菩薩行,是其類也。(身子,舍利弗的別譯。)
顛倒善果能壞梵行者,同《註》(《註十疑論》)云:
人天之果非無漏善,暫樂還苦為顛倒。梵行,淨行也。
又《論註》(卷上)云:人天果報,若因若果,皆是顛倒,皆是虛偽。
(已上)
〈定善義〉云:人天之樂猶如電光,須臾即捨,還入三惡長時受苦。
(已上)如彼妙莊嚴王本事, 是其類也。
唯是自力無他力持者,《十疑》云:譬如跛人,步行一日不過數里,
極大辛苦,謂自力也。易行道者,謂信佛語故,行念佛三昧,願生淨土,
乘彌陀願力攝持,決定往生不疑也。如人水路,因船力故,
須臾即至千里,謂他力。(已上)
易行道者謂但等者,
問:如上述者,難易二道所行雖異,所期之益共是不退,其不退者,
同於此土所得益也。而如今文者,言不退者為往生後所得之益,
其文炳然,如何?
答:本有三義,諸師之意各存一義,况又雖存生後之義,
非遮現生不退之益,位雖未至不退之地,蒙光觸者心不退義,攝取不捨,
橫超斷四流,豈以空耶!此等明文非虛說者,不退之義何不成乎!
非三不退,非處不退,只是信心不退義也。
此《無量壽經優婆提舍》,蓋上衍(口且反,樂也)之極致,
不退之風航者也。
言蓋上衍之極致者,流布本衍,今為衎字,有異本歟。
衍,《宋韻》云:易淺切,達也。又大衍,易數也。
今言衍者, 非此等訓,是梵語也,此為乘義。摩訶衍者是大乘故。
衎,《玉篇》云:口且切。衎,樂也。
《廣韻》云:苦肝切,樂也。又(《廣韻》)云:空旱切,信言也。
今用衍者。上即上乘,衍即信言,信此論 說可生安樂之義而已。
言風航者,航,《玉篇》云:可當切。船也。
《廣韻》云:洪郎切。船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