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生極樂之事業,是每一個人都應詳細思考的一大事。

畢竟後生一大事,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臨的,今天不面對,明天還是要。

念佛往生,這是淨土宗行者的行持。

但是要如何的心態來念佛,這是信心問題。

信心要如何的起,如何才能持久,這關係到往生的能否。

我親鸞聖人承大祖法然上人的教導,因當時的行者,念佛之心不定。

所以倡以正信念佛,以正確的心信入佛的本願,這樣往生才能無誤。

法然上人於《一枚起請文》說:

『但為往生極樂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。

 想決定往生無疑而稱念之外,別無深奧之道理也。』

想決定無疑的心,我往生之處已成,我往生之一大事已由阿彌陀佛成辦。

我就是這樣無疑無慮的心情,等待時間到,阿彌陀佛來接引我。

就是這樣的心,叫信心,這無疑無慮的對佛信心叫正信。

因為往生之業已成,回顧自身,全無一是,只能以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。

稱念佛名乃是因為感念佛因,回覆佛之救度,願往生之心情。

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,佛的迴向念我的自然反應,形於口業而稱名。

《歎異鈔》說:

『至於親鸞,唯然遵從吾師教導,相信念佛可得彌陀救度而已,別無其他秘訣。

 念佛誠然可為往生淨土之因,亦或可為墮落地獄之業,全然非我所知。

 使我被騙於法然,因念佛墮落地獄,亦更無悔。

 設我力修他行,原可成佛,却因念佛墮落地獄,方有被騙可言,

 而我本行行難及之身,棲處地獄原是一定。

 彌陀本願若是真實,釋尊說教自非虛言;

 佛説若是真實,善導御釋,不致虛言;

 善導御釋若是真實,法然所說説,焉為空言;

 法然所言若是真實,親鸞所申,豈是虛歟?』

淨土教門是釋尊金口所宣說,並由十方諸佛各出廣長舌相共同證誠的。

親鸞聖人謹尊師教,不敢或忘,乃因真實言,並且深知自己之能力,自力不行。

想想當初的聖人,自我檢討後,真實的看清自己,無一是處,將云何出三界。

以《華嚴經》來說,本經稱為經王,智慧之源頭,阿羅漢聽聞,如聾如盲。

龍樹菩薩因為見到此經,而打消自創一個新的宗教的念頭。

就以十住品說:

『諸佛子,菩薩住有十種,乃至, 所謂初發心住,治地住,修行住,生貴住,

 具足方便住,正心住,不退住,童真住,法王子住,灌頂住,是名菩薩十住,乃至,

 云何為菩薩發心住,此菩薩見佛世尊,形貌端嚴,色相圓滿,…聞如來廣大佛法,

 此菩薩緣十種難得法而發於心,何者為十,所謂是處非處智,善惡業報智,…

 佛子,此菩薩應勸學十法,何者為十,所謂勤供養佛,樂住生死,…』

修菩薩道從十住的初住起才能老生死,而上面所引的經是十住的初住菩薩的修持。

最起碼要見佛,見佛的身相莊嚴,色相圓滿,能聞佛之說法等,而能於此發各種心。

發完十種心,還要勸學十種法,華嚴經上所講的供養,都是講盡虛空遍法界的供養。

這講的是初住,再上去還有九住,十住完上去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。

十地完在進入等覺、妙覺,圓成佛果。

這總共的修行時間,經上說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,那麼長的時間。

所以聖人知道,斯義弘深,非我境界,故應盡捨自力心,歸向他力之淨土門。

不要說時間長,就菩薩的修行,我們只能說說、聽聽、看看,講到做那根本沒辦法。

一方面我們的能力不足,又沒有佛力的加持。

聖人所生的時代,以是末法時期,所有的佛法加持力已經隱沒。

但是很多的修行人,仍然報持著修善積福,持戒修定的定、散之善。

完全不願意相信阿彌陀佛的願力,信入佛所成就賜與的金剛信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