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問:觀小兩經說相相頗有異,小經善男女乃一日等行。觀經逆惡機乃臨終十念,

  引小經以證觀經非別時者,有何理也。

答:雖機異行時亦別,而所歸法全是一故。又小經證勸本為惡機。

  故經云,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,得阿耨菩提,為諸眾生說此難信之法。

  散善義云,十方諸佛同讚釋迦能於五濁惡時惡世界惡眾生惡見惡煩惱惡邪,

  無信盛時,指讚彌陀名號,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。

  兩經一致,故引證耳。(具如楷定記辨)

言護念下釋護念言,以明即生非別時意。

諸佛大悲覆護行者不令魔嬈,記念行者令不退失,名為護念。

稱佛之名者,舉所護念人。謂,諸佛能護念稱念佛名之人。

事讚下云:六方諸佛護念信心。

諸佛證誠令信佛名,還護念其信佛名人。

今既有斯聖教以為明證。未審。

今時一切行者不知何意凡小之論乃加信受。

諸佛誠言返將妄語。苦哉奈劇能出如此不忍之言。

此結上證責破倒執。(執菩薩論返謗佛語。)

上二句結證,未審下破執。

因論,明導剳毀今引證曰,瑜伽攝論等以三經所證皆為別時意。

則對攝論家引彌陀經證,因明道理是為他不極成之過。

為證不成,況六方諸佛非自來證誠,但是釋迦方便權說。

此論本出日蓮徒書。(繫珠錄等)彼徒誇言,法華會上教主釋迦尊舒舌至梵天,

會上諸佛亦各舌證。令眾面見信法華實。

是稱究竟顯了真證,彌陀經所說諸佛不來證。

但是釋迦方便傳說,則有名無實,會眾都無覩。

縱諸佛不來證,若釋迦現舌證,猶可為念佛不虛之一證。

其不現舌證而言舌證者,還為念佛別時之證。

懷感詳疑苦之乃言:覩相聽言除疑生信。是大妄誕毫無其據。

我宗一出此論已來,淨徒悉伏無敢動舌,如彈憚改四廣辨斥此論。

承上明證將糺他人猶惑於此,故云未審。

總斥持世通論家徒以云今時一切行者,深怪他人倒執之甚。

是故疏主自言不知。何意者,指他倒執。(有讀文云,未審今時一切者,

不知者何意,其義亦通耳。)

凡小下四句正舉其倒執。

問:論主無著是初地大聖,釋家天親向滿大士,何貶抑言凡小論耶。

答:凡有二義。

  一指論者解,智愷始解攝論,門人加種種論,今斥彼議論以名凡小論。

   (猶言凡夫小智議論)上標通論家不會論意者是。折衝編意同之,文云謂:

   為凡小貶之極也,疑淨土者,豈非凡小,不知諸佛境界故也。

  二指菩薩論。(下言不可執菩薩論以為指南者是。)解有其二義。

   一約情取所取貶名凡小論。謂,本論釋論實非凡小論,但以通論徒凡情取論文,

    且作臆解終失論旨。約其情所取貶名凡小論。(楷云,一曰無著初地,

    天親向滿,雖非凡小旦與論家凡情所取。)

    例如二乘門引大品經明四聖因果變化無實,此就情執為變化無實。

    大般若四百六十七說一切有漏無漏諸法皆是虛妄。

    勝天王般若經三云,若著真實即是虛妄。

    妙玄三之一言,著此真實實語是虛語。可為例。

   二望佛大聖以名凡小論。傳通記云:天親內凡,故名為凡,望佛大人故亦名小。

    無著雖大聖,望佛猶名小。散善義云:

    『除佛已還,智所未漏,縱使測量諸佛教意,未能決了,若佛所說即是了教,

     菩薩等說盡名不了教。』

    今下文勸唯信佛語,誡執菩薩論為指南者是。大經以離聲聞菩薩望佛智,

    以貶之譬生盲,何怪言凡小耶。

苦哉以下深傷倒執,文皆可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