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問:《阿彌陀經》有一心不亂之文,此是稱念佛名時,不可雜念餘事乎?

雖一聲稱念,因無雜念,故得一念往生,不漏一人。然而畢命為期,不雜餘念之念佛,

凡夫不能,故不得往生,此義如何?

答:善導和尚解釋此義言:一旦具足三心之後,猶若金剛,不為人所動亂破壞,

畢命為期,名為一心。

阿彌陀佛本願之文言: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,

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

此文之至心,相當於《觀經》所言之至誠心;信樂相當於深心;

欲生我國相當於回向發願心。此等總括之,畢命為期而不亂名為一心。

具此心者,若一日二日,乃至十聲一聲,必得往生。

凡夫之心何能不散亂?雖散亂而得往生,此方名易行道。

《無量壽經》言:橫超五惡趣,惡趣自然閉;昇道無窮極,易往而無人。

誠然,易往之事無過於此,若需累劫積功方得往生,則壽命短促,身亦不堪之人將如何?

本願言乃至十念,願成就文言乃至一念念阿彌陀佛,至心回向者,即得往生彼國。

若言造惡之人不能往生者,然而《觀經》言五逆罪人往生。

若言世下人心愚劣之時,信心淺薄難得往生者,然而《無量壽經》言:

當來之世,經道滅盡,我以慈悲哀愍,特留此經,止住百歲;其有眾生,值此經者,

隨意所願,皆可得度。

其時眾生,尚不聞三寶之名,諸教隱入龍宮,一卷不存,唯有邪惡熾盛無信之眾生,

皆當墮惡道;以彌陀本願,釋迦大悲深故,特留此經,止住百歲。何況此時是末法之初,

豈劣於萬年後之眾生乎?是故名為易往。然而遇此教者難,雖得聽聞,難信故言無人,

誠然,理應如此。

《阿彌陀經》言:若一日、若二日,乃至七日,執持名號,一心不亂;其人臨命終時,

阿彌陀佛,與諸聖眾,現在其前;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,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

說此事時,釋迦一佛所說猶恐不信故,六方如來同心同時,出廣長舌相,

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誓言:若此事虛言者,我等所出廣長之舌悉皆爛壞,終不還入於口。

此事經文、釋文,甚為分明,應詳知之。

又,欲成大事之時,皆有證明。

說《法華經》時,多寶一佛證明;說《般若經》時,四方四佛證明;

然皆不如一日七日之念佛得往生所證明之盛,此則顯明釋尊實以此事為最大之事也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