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不是要你布施多少,磕多少大頭,念多少聲的佛號,都不是,不是這樣的往生。

接下來歎異鈔說:

相信本願,不須其他善行,因無可勝念佛之善故。

惡亦非可懼,無可礙本願之惡故也。』

都不要,就如《法華經》所說的,出來後,都賜與大白牛車,都是一佛乘。

《法華經》是示佛知見的經,天台宗說是佛出世的本懷經,因為開佛知見。

佛度我們是要我們都成佛,不是要我們成就阿羅漢、辟支佛或是菩薩,不用一步一步爬。

佛度我們,知道我們無力,不要說成就大菩薩,就是阿羅漢道都難,出三界無力。

故為我們成就往生,成就極樂淨土,往生之後即證不退轉,即是一生補處,成佛在即。

不須其他善行,是佛要我們信,不疑,不是要先修善,或是要積功累德。

因為沒有任何的善可勝於念佛之善,一身是惡也不可懼怕,仍能蒙佛救度。

因為沒有任何的惡業可以妨礙佛的本願,就是放下一切,接受、領納佛的救度。

證空上人於其著作《念佛之義》對本願即念佛有這樣一段話:

『若聞願力成就之阿彌陀佛,為十方無善之眾生,成就接引凡夫之正覺之名號者,

從諸佛淨土中所選取之西方極樂,本是別願所成之報土也;

思彼國之快樂,則穢土中之希望皆無可著之由,發真實信心之後,

往生無疑故,則有限之命亦非可惜。』

名號是接引往生之寶筏,是阿彌陀佛成就的,為十方無善之惡眾生所發的。

不用先積累善功德,不用先修定,先把信心持住,先深信佛的本願救度即成。

沒有一善能比念佛行優,而且佛號是往生之明證,並非是用來積功累德之工具。

這世界有八苦,生老病死苦,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陰熾盛,每人都會有。

再富貴、再有權勢還是要面對,成吉思汗佔有世界最大的帝國,橫誇歐亞大陸。

老了,對老死還是有所恐懼,請了全真教的丘處機道長來,求長生之法。

不想死,不肯放下,這越有權勢、越有錢的人愈放不下,想保有,就要求長生不老。

當然邱道長不可能有,也不可能欺騙他說有,不然的話,他死前下命令滅全真教更慘。

要清楚,一切都是無常,不會常久的,都會離開,這樣想,我們比較好捨此穢土。

這娑婆穢土本來就是應該捨的,應該離棄的,只因為我們執著,所以離不了。

看清楚了,知道了一切無常,這樣比較容易捨,而且有阿彌陀佛,我們有方向。

極樂淨土是無為常住的世界,我們到了淨土,修行起來也容易,你不捨的人救度也易。

要往生,就要發真實的信心,佛的救度,我深信無疑,這樣的話,就是淨土之人。

往生之念起,即得往生,這是因為佛的攝取不捨之願所成就,並非是你的能力。

既然往生已成,其實可以遊戲人間,可以看淡人生,可以不用那麼地執著這一切。

其實,縱使你有億萬家財,死了後也是兩手空空,縱使你的墓園很大,也是無用。

你的子孫,縱然給你一個大墓園,如果你在乎,守著墓園,你還是孤獨一人()

即使你一生辛苦,衣不闢體,一餐吃完不知下餐是何時的人,更應該放下。

已經蒙佛的攝取不捨,娑婆之苦已經將盡,更能體會苦盡甘來之樂,更應欣慕極樂。

不要留念,不能流連,這都是綁住我們的繩索,真心信入佛本願,這繩索就解。

因為是佛願力成就故,真心信入的行者,蒙佛攝取不捨,娑婆業緣盡,即為佛帶走。

又說:

『「南無」是因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所成正覺之功德,

而使我等厭穢土、欣淨土,欲生彼國之十方眾生歸命之心也。乃至,

言「南無」者,「度我」之義,救度我之意也。

此義:天竺言「南無」,中國言「歸命」。』

是佛願力的召喚,成就了「南無」,依南無的召喚,阿彌陀佛就在身邊。

「南無」成就了我們穢土之機,尤其是惡機,往生之信,歸入阿彌陀佛。

「南無」在機方是度我,就是成就了佛的救度,也是佛方、法方的召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