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白一切有緣知識等
呈證勸信文中,間結入前偈意。
此句是其道俗時眾等句義。
念佛行者有三緣故,彼同行共自有法乳緣故,名為有緣。
道俗皆是彌陀佛子,不可輕賤,故云敬白。
有緣同行總名知識,義如前辨。
方可造心
方者,正也,始也。
造者,至也,誠於志曰造心。
楷定記曰:可語助也。又可之言許可之義。
楷定古今
古前代,陳隋影祥等師也。
今當代,唐朝諸異執人也。
楷者,模也,規也。定決定也。
依此觀經二尊教旨,楷定古今異解是非。(楷文可見)
雜色寶山
問:水觀疏既明彼國地平無高下,猶如水面,今言寶山,非相違耶。
答:彼國中雖無山海,佛神力故,欲見即現,況又十往生經說彼有七寶山,
彼亦應佛神力所現,何可怪耶。
後時脫本竟已
傳通記曰:言脫本者,可是綴文。
綴,聯也,結也,聯結玄義科文。
功既成就竟也,此以脫本為寫誤乎。
脫文綴文自行大異,豈同士土等寫誤耶。
楷作三解,其初解曰:
脫本竟者,脫失所記本文竟也,此亦和光為誡後學,自現退轉懈怠失耳。
綴云,若失脫者,下何不示還得。楷後解曰:
或脫達也,竟恐意也,由前所請達本意已,為印定其所集說義,復更至心請後證也。
(夢中靈驗)
議云:此解於義雖可,而脫為達,難肯依耳,試議,脫字若肹寫誤,肹振整也。
三具磑輪道邊獨轉
三具磑輪可表三心。
磑牛對切,狀如石磨,繫馬之具。
大莊嚴論曰:道立磑輪以繫馬也。
表他力三心治雜亂動猶如磑輪制止奔馬。
道邊獨轉者,表具三心者自然能行稱禮念行。
師當努力決定往生 莫作退轉此界穢惡多苦不勞貪樂
楷定記意,懈怠失本為文正義,乃取此文證其義曰:
此勸戒詞,以知,大師信心暫退,示懈慢相。
非失本義,如上所議,今寄大師勸誡末俗。
如大經說:佛告彌勒,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,惡露不淨無可樂者,乃至,
精明求願,積累善本,雖一世勤苦,須臾之間,後生無量壽佛國,快樂無極。
此寄彌勒誡勸眾生,今亦例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