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受施草者,祥云:表物獻微情乃至艸薄之物無不哀受故,受草而敷之而坐也。(文)
佛心哀吉祥之情實,受其施艸也。
敷佛樹下者,佛取艸而自敷布菩提樹下也。
唐譯云:爾時,受艸自敷菩提樹下,結跏跌坐。(文)
佛在樹下成佛名佛樹,亦說為道樹,亦名菩提樹。(《維摩義記》一(四十四))
《西域記》曰:畢缽羅之樹,佛在世高數百尺,數經殘伐,猶高四五丈,
佛座其下成覺,因而謂之菩提樹焉。莖幹黃白,枝葉青翠,冬夏不凋光鮮無變。
每至如來涅槃之日,葉皆凋落,頃之復故。(文)
跏趺而坐者,《應音》七(二右)云:跏趺,古遐切,《爾雅》:加,重也,
今取其義,則交足坐也,結交趺坐是也。經文作跏,文字所無等。
《琳音》八(十左)云:跏趺,上音加,下音夫,皆俗字也,正體作加跗。
鄭注《儀禮》云:跗,足上也。顧野王曰足面上也。
按《金剛頂》等,結跏趺坐略有二種:一曰吉祥,二曰降魔云云。
今安吉祥之坐,手作降魔之印也。
淨影云:蓋乃隨人見聞不同,若論菩薩見佛,如來從金剛際起金剛坐,
上至道場處之成佛,如《涅槃說》。凡夫二乘唯見如來吉安取草,敷而為坐,
如此中說。(文)
《大論》三十四(九右)曰:聲聞經中說敷草,摩訶衍經中隨眾生所見,
或有見敷草樹下,或見敷天綩綖,隨其福德多少,所見不同。復次生身佛把草樹下,
法性生身佛以天衣為坐,或勝天衣。(文)
今約摩訶衍所見,故云敷草於樹下而坐。
問:依天台三藏教,佛敷草而坐,乃至圓教佛虛空為坐,今經佛似藏教佛,
豈不淺近乎?
答:此經八相明應化身儀,順五濁剎,故隨凡夫可見說。若如大菩薩,即應見尊特,
道場樹亦同之。
四降魔眾有三:一激發,二魔逼試,三菩薩降伏。
奮大光明,使魔知之。魔率官屬,而來逼試,制以智力,皆令降伏。
初二句激發相,明欲降魔而先放大光,使魔知菩薩成道。
如《會疏》二(四十二丁右)引經。
奮,《應音》七(十九):《廣雅》:奮,振也。鳥之奮迅,即毛起而身大故,
字從奞(音雖)在田上。《琳音》一(十四):鄭註《禮記》:動也。
《說文》翬也,郭璞云:翬翬然飛貌也。今振大光明,勢動魔宮殿。
大光明者,放眉間白毫相光明也,使魔知之者,光明中說偈,告來樹下共相校也。
《大方便會》四十三右云云。
魔者,《大論》明四種魔:煩惱、五眾、死、天子。今指天子。
魔,《應音》二十二(初)曰:莫何切,書無此字,譯人義作。梵言魔羅,
此翻名障,能為修道作障礙故。復言殺者,常行放逸,斷慧命故。
或云惡者,多愛欲故。
又七(四右)云:言魔波旬者訛也,正言波卑夜,此云惡者。謂常有惡意,
成就惡法也。或言惡魔波旬,存二音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