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段《歎異鈔》接著說:
『有相隨之緣則聚,有相離之緣則散;背師而事他人念佛者不得往生,
此事不可言也。』
一切都是緣,緣聚則興,緣散則滅,是無法強求的,佛都只能度有緣人。
在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》裡有一段與佛沒有緣的老俾女的事情說:
『舍衛國中須達多長者夫婦有一老婢女毘低羅老實誠懇,謹守本分,但不信佛。
末利夫人知道後想請佛度脫她,就請長者夫人派此俾女送供養到皇宮,
因為如此就可以見佛,沒想到,忽然看到了佛陀一行人也緩緩步向皇宮。
為了不想見佛,用盡辦法,世尊也用神通,讓她處處見佛,無可躲藏,
最後趕快逃回家,躲起來,佛陀慈祥地說:佛不度無緣之人,老婢女與我無緣,
然而卻與羅睺羅有大因緣,我將遣羅睺羅前去度化。後來由羅睺羅所度脫。』
佛都會有因為沒有結緣,而無法度得了的眾生,何況是我們凡夫,故應隨緣。
緣具足則我們講的話人家聽得進去,不具足,你喊破喉嚨也枉然,不去強求。
他只能接受小法,你一定要他修更進一步的法,進不去就是沒用,要因機竇教。
阿彌陀佛的弘願是阿彌陀佛講的,我有如一台接收器,收音機、電視機等,
只是能讓阿彌陀佛藉由我的嘴把佛的弘願傳佈出去,不是我的功勞,我不是老師。
接受我所傳佈的阿彌陀佛的弘願,是他多生多劫的善根發現,是佛讓他的善根發現。
我是如是的認知,也是如是的承認,如是的表達,接受的人都是阿彌陀佛的一子。
如果硬要說我們有所關聯,那就是同一念佛無別道,遠通四海皆兄弟。
既然沒有師徒之名,那就沒有「背師而事他人念佛者」,這一種事情,不會發生。
念佛能不能夠往生,是在於念佛者的心,念佛者對阿彌陀佛的信,這才是重點。
在誰、聽誰的勸告、勸導,都沒不是很重要,要信入才是要點,不用居功。
有人因為我的話而念佛,進而信入,我是非常高興,而且是榮幸,能因我而入信。
但是這是佛的功,信者的宿善顯現,我之所以高興,因為聞知有人生信而高興。
念佛要能成就往生,必須能獲得阿彌陀佛所賜的真實信心,是阿彌陀佛所賜與的。
《正像末和讚》第三十九首對此真實信心如此說,曰:
『真實信心的稱名,是由彌陀迴向的法所成就的,所以這種念佛名為『不迴向』,
故又因此,自力的稱佛是被摒棄的。 』
我的信心是佛所賜,其他的人也是如此,並非我自己能力所達成,故不是我所有。
既然不是我所能,也非師所能,就沒有背師而事他之情事,或此過失。
也更沒有背師而事他師念佛者不得往生之事,此種心是非常荒唐的想法。
應當在自己信心去檢討,因為只有信心不具足才會有此想法,應該自我懺悔。
蓮如上人在《御一代見聞書》對念佛是這樣的解釋,說:
『如果深信阿彌陀佛,就一定蒙佛救度,這就是『南無阿彌陀佛』的意義之所在。』
我深信阿彌陀佛,我就一定蒙佛救度,這是我和阿彌陀佛之間的信。
善知識是把此等的信息告訴世人,能不能信入,只在於個人,他的宿善能否發起。
不用把這種個人自己的宿善開發,當成是你幫他的忙,你成就他,有違佛恩。
當聽聞「南無阿彌陀佛」的同時,深信我往生已成就,這是佛恩所賜,非師之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