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法門是諸佛在各自的教化國土都一定要講的經,但並不是每一個眾生都能聽聞的。
所已經上說,『多有菩薩,欲聞此經,而不能得。』
能得聞此經是福報,但是此聞並不是只聽聽結個緣的聽,是要聞而能受持的聞。
說菩薩欲聞而不能得,最主要的是聞而不能生信,有聽而不能聞,疑此法故。
為什麼這麼說,因為接下來經上說,『若聞斯經,信樂受持,難中之難,無過此難!』
是難信之法,玄奘所翻譯的阿彌陀經,更說極難信之法,還連這說了好幾次。
而說淨土念佛法門,為了讓眾生信,佛要示現廣長舌相,此舌相不只是覆全面,
佛所示的廣長舌相更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一佛所教化之土全部遍覆。
不僅是釋尊如此示現,佛說六方世界諸佛,唐譯本說十方佛世界諸佛同示現。
親鸞聖人於正信念佛偈說:
『獲信見敬大慶喜,即橫超截五惡趣。一切善惡凡夫人,聞信如來弘誓願。
佛言廣大勝解者,是人名芬陀利華。彌陀佛本願念佛,邪見憍慢惡眾生。
信樂受持甚以難,難中之難無過斯。』
淨土法門殊勝的地方就在這裡,獲得此信心,大慶喜大恭敬的行者,即橫超出三界。
一念信入,即蒙阿彌陀佛的攝取不捨,即橫超截五惡趣出三界,此是何等的不可思議。
這是佛的境界,唯有佛與佛能知的境界,不只是凡夫,就是大菩薩都無法知的境界。
大菩薩的神通,移動三千大千世界,如陶家輪,由一地到另一地,裡面眾生都不知道。
但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,這一點菩薩就不能了,這是佛的神通,唯有佛與佛乃能究竟。
佛說華嚴經、法華經,兩部經各經家都一致認為是圓教,但是華嚴只有善財童子成就。
法華雖說是開佛知見,但是一部法華,也只見龍女成佛,奇但不特別,沒有淨土之奇特。
《無量壽經》第十一願的願文說:
『設我得佛,國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,不取正覺。』
往生極樂淨土的眾生,都一定住正定聚,而且必定入滅度,就是一定成佛。
有三種聚,邪聚、不定聚及正定聚,邪者表示不能成就,不定者未定,正定者必定。
往生極樂淨土者,皆因佛的願力故,皆住正定聚,皆當入滅度,皆當成佛。
這是願文,願只是計畫,所以釋尊特別證誠,此願已成就說:
『彼佛國土清淨安隱,微妙快樂,次於無為泥洹之道。』
極樂淨土清淨安穩,所受快樂次於無為泥洹、涅槃之道,又說:
『其有眾生生彼國者,皆悉住於正定之聚。所以者何?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之聚。』
極樂國中無邪聚及不定聚,唯一正定聚,正定聚就不退,不退的話成佛就在望。
想想一介凡夫,因信佛語,樂於往生淨土,即蒙佛的攝取不捨,就這麼成就了。
尤其是現代這個五濁之惡世,處處都能讓我們造惡,我們如何能說我是善人。
認清此點,踏實的信入阿彌陀佛的本願,那些自認能為善的人,不肯接受佛力救度,
想要自力修行,再以回願往生,時時刻刻等待佛的救度,等臨終佛來救度。
此種的行人,一生疑佛的願力救度,佛都願意救度了,何況真心依佛願者更是。
接下來,歎異鈔第三段又說:
『我等煩惱具足,任何修行,皆難脫離生死,彌陀憐而立誓,本意實為惡人成佛,
是以相信他力之惡人,方為往生正因。故曰善人尚且得以往生,何況惡人。』
任何的修行,都難脫離生死,因為煩惱具足,是凡夫就與生俱來的煩惱具足。
這一點,只要是人都具足煩惱,煩惱具足要修行有所成就就是難,這沒有特例。
阿彌陀佛在因地時就是特別為我們這種眾生發願,成就願行來救度我們。
為了救度一切苦機、惡機‧使其能離苦得樂,使其能成就菩提,成就佛道。
應知,佛心中所認知的善者不用佛發此大願,因為他們都有能力自力修持。
煩惱未斷,見思惑未除,那造業是將會的,不是你現在不造業,你就很高人一等。
當業現前時,不想造業,業還是會逼迫你,你一不小心,一不能把持,就會造業。
看看今生好像沒有犯錯,不見得你永遠不會犯錯,是因為你的業沒有現前。
不要認為你能施捨些錢給需要的人,或是窮人,你就是善人,是你做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