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我第一次學講經就講《金剛經》,那時候講的很轟動,左右街坊都來聽。

我的舅父,南梅,聽到我第一次學講《金剛經》,很替我害怕:「他學佛沒多久,敢講《金剛經》?我到現在都不敢講!」

般若是很不好講,講得好是可以啟發別人的信心,講得不好就偏空了。

偏空之後就無所修,他就搞無修無證,不修不證,他自在去了。就去跳舞,沒有修沒有證,回到凡夫了。

所以很難說,容易落到一邊。

《心經》難講,你要把什麼是四諦?什麼是十二因緣?修持方法是什麼?

都要說明白,不是乾巴巴介紹名詞就算完了。

要介紹苦,苦有多少種,「八苦交煎」,要把八苦講一講。

苦的原因是什麼?

是集。我們知苦就要斷集,入滅就要修道,這樣來說,先要斷集,就變成集苦道滅。

因為苦從集開始,修道得到寂滅。(當時在印度有個出家人,也是這麼說)他這個講法講的好,有個外道就跟他辯:「你是佛的弟子,怎麼違反佛的話?佛講的是苦集滅道,你怎麼說是集苦道滅?你這不成立,違反佛的教言!」

當時沒有人替他反駁的,他自己也反駁不了。大家也說「你看看師父都這麼說,你說的跟師父不一樣,你錯了!」

所以宣判他失敗,他難過地咬舌自盡。後來有個大德證明他說的沒有錯,判他錯誤的是個錯誤的判決,為他來平反。所以苦集滅道就有許多內容。

十二因緣,這是緣覺所修的法,過去的因得現在的果,現在的因得到未來的果。

輪迴的因果,無明、緣、行到老死,這十二種因緣,你要一層一層的說清楚。講《心經》,這些都要給人說清楚。

「轉識成智」,八識是什麼?四智是什麼?你都要講清楚。

「無智亦無得」,你說轉識成智,轉到最後「無智」。《心經》跟《金剛經》一樣的道理,阿羅漢不起四念證阿羅漢,佛也是不起四念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沒有這個想,那不是說根本沒這個果位。

佛是成了佛,佛是沒有「佛」這個字眼我成了佛,佛是這樣才成了佛。

沒有成佛之想才是真實成了佛,這地方才難得,才恰恰體會如來真實義。

而我們總是一體會就偏了,不是偏有,就是偏空。

所以我們要校正過來,多知道些聖言量,請教善知識。

而求法、求咒這些都是枝節上的問題,大家在這上頭忙得很多。

修什麼什麼法,這都是在事相上。

比如大家不去對正這個錶,看自己的對不對、準不準,標準點對不對,這才是修行的最主要問題。

所以不要貪多,修好多好多的法。

你的錶時間不對,飛機都開走了,這不得了!

所以我們要常常對時間,這樣將來一些粗細的問題都能解決,這是我們修行要注意的問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