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獨去獨來,獨生獨死,苦的,自己做自己受,樂的也是如此。

但是這些苦樂,都是無常,就算是榮華富貴,子孫滿堂,還是無常。

死了,自己所爭的一切,將歸給妻子,賢善的可以光大,反之就會敗光。

但是不論是光大或是敗光,這些都已經和自己完全沒有關係。

其實榮華富貴都是過往雲煙,而享福時正是消福時,這一切都將是一場空。

《大般涅槃經》卷二十七師子吼菩薩品說:

『善男子如日垂没,山陵堆阜影現東移,理無西逝。衆生業果亦復如是。

   此陰滅時,彼陰續生,如燈生闇滅,燈滅闇生。善男子如蠟印印泥,

   印與泥合,印滅文成。而是蠟印不變,在泥文非泥,出不餘處來。

   以印因縁而生是文。現在陰滅中陰,陰生是現,在陰終不變爲中陰。

   五陰中陰,五陰亦非自生,不從餘來。因現陰故生中陰,陰如印印泥,

   印壞文成,名雖無差,而時節各異。』

太陽從東邊出來,由西邊落下。當西下時,山的影會往東移,這是必定的道理。

眾生的業報也是一樣,今生是王二,報盡命終,會在轉投生於他處,繼續受報。

有如沒有陽光時,是一片闇,燈亮了闇就沒了,燈滅了闇又起了。

所講的印就是印文,是鑄物的模子,或稱為範本,泥土與水互相和柔在一起,

譬喻為我們現身所造的善惡業,會當有當來的善惡果報,就以惡因惡果來做解是。

有如鑄像師,要鑄一銅鬼像,首先以麤泥來造鬼像的骨架,

再以黃蠟塗泥在這鬼像的骨架上,然後在蠟上去雕出所要的鬼的形狀樣貌,

(雕出頭角眼口身手足等)把雕像雕得越生動越傳神,

宛如是一尊可怕又令人畏懼的蠟鬼,然後以細緻的泥,或說石膏裹覆此蠟鬼像,

蠟鬼像中的印文,就凹印在泥或石膏內,(所謂以印印泥是也)

再以火來燒泥或石膏,(細泥外面)蠟鬼像的印就鎔去,石膏內面的鬼像,

就於是完成。(所謂印壞文成是也)可以用來鑄銅鬼像。

這比喻是人,於現在生中,有可能造了將入餓鬼道的業,(慳貪惡業)

有如在蠟上雕刻出餓鬼的形,我們所造的入餓鬼道的業,一一盡納於八識田中,

這一生報盡,當來之世,餓鬼道的報就現,今生今世所預為完成的惡報,

有如鑄師所鑄的蠟鬼印文,凹現印著於石膏內,等今生臨終報盡,

來生的餓鬼道果報就會現前,有如蠟印被火所鎔去,外面所裹覆的石膏內,

原先蠟上所雕刻的文裏鬼像就成立,其餘的惡業及善業,因果都相同。

這裡所講的都是自因自受,沒有不成的道理。

要有善的果,就得先種善的因,有善的因,一定會有善的果。

余進曰:

孟子言:求則得之,是求在我者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道德仁義,可以力求;功名富貴,如何求得?

了凡先生學的是孔孟學說 ,所以對儒家的道理很清楚。

所謂的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這是儒家思想的中心。

所以提出孟子的話,儒家說修身,求的是道德仁義,這是做人的基本,應求。

可是求這功名富貴,好像不合孔孟之思想,所以要問,如何去求,當如何求。

雲谷曰:孟子之言不錯,汝自錯解耳。

汝不見六祖說:一切福田,不離方寸;從心而覓,感無不通。

求在我,不獨得道德仁義,亦得功名富貴;內外雙得,是求有益於得也。

雲谷禪師的回答,是了凡先生理解錯了孟子的話,

當是行仁義道德 的修身,修身已成,則能進而推己及人而能齊於家。

一家之人都行仁義道德,則影響所及,乃至於國及天下,都為你之仁義道德所致。

則為天下之表率,不求功名,功名自來,不追富貴,富貴不離於身。

所以以六祖慧能禪師的話來提示他,要得到如何,就要如何的作,一切由心。

一切福田,不離方寸。方寸就是心,《觀無量壽經》說:

『諸佛如來是法界身,徧入一切眾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時,

   是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隨形好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』

都是這顆心在作用,連成佛都是這顆心,那麼造些小福小功德,沒難事。

所謂心生,則種種法生,求仁義得仁義,求功名富貴當然也是如是。

以仁義道德為修身之法,則功名富貴這身外之法,當然水到渠成。

但是應知,這些功名富貴,只會把我們牢牢的綁在這六道輪迴之間。

應當知道,出離才是正途,不可沉淪於功名富貴之途,難出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