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問:論云唯願,經稱佛具行。其異自分明,何謂相似耶。

答:彼以謂,念佛淺行,無進趣功,故同唯願。

  故群疑二舉彼計云:論師雖舉願言,意亦取其念佛。

如一下舉譬,言得成千者。初由一錢多日營業,覓利成千,餘文可解。

十聲下合法,法譬文稍略,若具言之,初由一錢多日營覓漸得九百九十八錢。

至最後日方成千錢。初一前與後千錢作遠因。

今世稱佛如初一錢,因之多生所修諸善,總如九百九十八錢。

最後滿足淨業得生如成千金。

今世稱佛但與遠世往生作因。(文云,但與遠生作因。)

非由稱佛即得往生。(文云,是故未即得生。)

問:本論之但於成佛別時意下說金錢譬。今何舉之往生下耶。

答:釋論以往生別時例成佛下金錢譬云:如前應知。

  況無性釋論舉二別時已,乃於其下引金錢譬。(文如傳引)

導者,言也。(導正作道)

直者,但說一邊,不及曲之義也。(訓譯,直與但通。)

誑者,欺也,惑也,詐也,文皆可見。

問:通論家解別時意以為慈悲方便誘引。今謂誑言者,豈非誣耶。

答:佛言即生,彼謂實未生。豈非以佛說為誑言者耶。欲懲錯會甚故,

  質名誑言耳。茍言未生則犯四過。

  一謗釋迦勸讚為誑言之過。如北本涅槃十說如此大地可令反覆,

   如來之言終無漏失。小經所謂我見是利故說此言。

   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。豈誑言耶。(今所舉是)

  二謗諸佛舌證為妄言之過。

  三謗諸佛護念為無益之過。(護念是但為即生故。已上二過如下所責。)

  四謗彌陀本願為虛設之過。

如大集經第十一說,大地可壞,大海可燋,須彌山王可碎如塵,眾生諸心可合一,

虛空可盡,四大可轉。諸佛誓願不可變易。

當念我名若不生者之超世願豈虛說耶。(如前後數所舉)

(四大:地大、水大、火大及風大,眾生及一切物都由四大合和所成。

 人身體的肌肉、骨骼等硬的物質是由地大所成,流動的血液及津液等是水大。

 身體的暖相為火大,呼吸等是風大。

 身體不舒服、生病等乃因為四大不調和所起的。

 佛願力是不可疑的,阿彌陀佛誓願願生者即度,並且以成佛為賭注。

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以願若不成則不成佛來作賭注,佛願不虛發,願無虛願。

 今誓願度眾生的法藏比丘願已成就,因為已成佛,名號為阿彌陀佛。

 眾生於此應更生信,發願往生極樂,不應於此更生疑惑。

 當知疑惑心將是大害,不只障礙自己往生,如果因此導引他人,誤導他人,

 此則妨礙他人之往生,其害更大,已經有謗佛謗法之嫌,其報無限,應知。

 十方諸佛為證誠阿彌陀佛的願力已成就,又為避免眾生於此不能生信,

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,徧覆三千大千世界,其所教化的國土,讚歎真實不虛。

 當知,佛出廣長舌相覆面就能證明其不妄語,這在印度婆羅門教就知道。

 所以有婆羅門教者說釋尊所講之法不實,佛是妄語者,釋尊只出廣長舌覆面。

 以廣長舌相覆面,婆羅門教者就信服,知道釋尊所言不虛,無須特別辨解。

 今十方諸佛各出的廣長舌相,不只是覆面,而是徧覆三千大千世界。

 諸佛示現廣長舌相是表示不妄語,因為要累生累劫不妄語才能修得。

 但是為證誠阿彌陀佛的願力,為了要眾生都能生往生心,出的廣長舌相,

 此廣長舌相是徧覆三千大千世界,是徧所有佛教化的佛土,

 是示現要說的法是唯一的,是所有眾生都應歸依的佛法,淨土法門。

 淨土法門不只是我們這些具縛的眾生的歸依處,我們也只有這條路。

 上至文殊、普賢菩薩,這種倒駕慈航的大菩薩,都發願要往生極樂。

 十方諸佛也都是由極樂世界出來的,由其蓮華中化現到十方度生的。

 古德說:寧受地獄苦,不能不聞佛名。

 因為聞佛名號,生絕對信心,就是出離三界之同時。

 寧受地獄苦,受地獄苦總有了時,不聞佛名,就沒有出離三界苦時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