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至於大安樂,更是十方諸佛的本懷。

 

《毘盧遮那經》說:「大悲為根」,所以慈悲是諸佛的根本。

 

悲是拔苦,慈是與樂。

 

令一切眾生都得徹底究竟的永恒的大安樂,才是如來的本心,普度眾生都離苦得樂。

 

《阿彌陀經》說:「極樂世界的眾生,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,故名極樂。」

 

唐譯本裏說:「無有一切身心憂苦,唯有無量清淨喜樂。」是故名為極樂世界。

 

經中有十一處稱讚彼土甚可愛樂。

 

《涅盤經》指出:「常樂我淨」。

 

不是無常,是常;不是苦,是樂;不是無我,是有一個真我;不是惡濁,是清淨。

 

常樂我淨,很樂呀!是真樂,不是世間之樂。

 

世間諸樂是壞苦,所愛之境都是無常,所愛破滅,成為大苦。

 

所以世樂不能不壞,壞則成苦。

 

更重要的是《涅槃經》裏頭四句偈子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」,一切行皆無常,都是生滅之法,有生有滅。

 

「生滅滅已」,一切生滅都要放下,放下一切,生滅也滅了之後怎麼樣呢?

 

最要緊的後頭一句,那絕不是斷滅呀!斷滅,什麼都沒有了,那大家修行了半天,都變成了桌椅板凳了。

 

「寂滅為樂」,寂是常寂光的寂,《首楞嚴經觀音圓通章》觀音反聞自性,在「生滅滅已」之後,「寂滅現前」,馬上超越世出世間,得兩種殊勝。

 

正與《涅槃》的「寂滅為樂」同旨。

 

寂滅為樂,這是真實究竟的大安樂。

 

禪宗常說,火盡灰寒,忽然從冷灰裏爆出一顆熱豆。

 

所以禪宗說必須大死才能大活,絕後更甦才是真活,這與《涅槃》,《楞嚴》同一氣氛,冷灰爆出熱豆才是悟境。

 

如同萬里尋親,突於十字街頭一眼看見親爹,這時歡喜不可形容,這正是大安樂。

 

由上可見,佛教的教化,就是從諸佛本有的大光明大安樂的本體,流出來令一切眾生同得大安樂的妙用,普令一切眾生恢復他本有的大光明的本體。

 

永離諸苦,但受眾樂,直到自他永受寂滅的大安樂。

 

這樣殊勝稀有的妙法真是不可思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