蓮如上人說:「人們在聽聞佛法時,大多數的人都會以為法不是為自己而說的,
並且會想記住個三言兩語,好向別人現學現賣。」
西藏的修行者曾經這麼的說:你們漢人很不一樣,受了些灌頂,修了些法,為了甚麼?
目的是為了成為上師。我們藏人就不是這樣的,我們每個人修法,為了甚麼?
我們藏人,每到了年終歲末,我們都要檢討自己,今年的修行如何?習氣少了點?
壞的習慣感了多少,瞋恨心和貪心以及執著心又去了多少,不可以浪費時光!
現代的人就是想當人上人,不肯落人於後,所以就有如蓮如上人所指出的這一些問題。
求的因是想要虛名,為了要得到人家的恭維,能得到名,可以的話,因此更得到利。
不是真心想要求法,來求個法,來聽聞佛法,目的在於能聽到一些特別的言語,
這種言語,或說是法句,是別人沒有聽聞過的,特別是他從未所聞的,可以炫耀的語句。
仔細想一想,人生不過百年,能活到一百歲,已經是人瑞了,但是與無始的歲月,
這一百年實在是太渺小了,太不足為道了,沒有值得我們去炫耀的,如果是風光一生。
應當求的是那來生的永恆,那無始的過去世,都是過去式,可以不用太在乎,而是當下。
我們知道,過去生所造的業,成就了今生的果報,今生的風光或是為人唾棄,都是果報。
假如你造了今世風光的業,不管你多麼的懶散,還是會有人前呼後擁,不需特別取巧。
不用特別在乎那些,那些都是叫「命中有的」,享受過了,受苦過了,就完事了。
要在乎的是,假如你今生沒有辦法了生脫死,那麼今生受的果,果中所帶的因,
這因將會成為來世的果,你將會在這因果循環的業海沉淪,你將會永遠無法出離苦海。
這種現象好像是「刀口舔蜜」,採蜜的人採蜜,用刀子把儲存蜜的蜂巢割開,
讓蜜流出來,當採完了蜜,刀口還是會留下一些蜜,用舌頭去舔,但不小心割了舌頭。
今生的享樂,今生的風光,有如刀口上的蜜,不值得留戀,應當是可捨則捨,當求出離。
不應當為了貪一時的享樂,而斷送了出離的因緣,這是何其可惜,如為了蜜而割了舌頭。
要多聽聞佛法,是為了脫生死,為了成就信心故,不是為了要成為人上人,風風光光。
釋尊在《無量壽經》傷嘆世人失道,而受苦無窮,經說:
如此之人,蒙冥抵突,不信經法,心無遠慮,各欲快意。癡惑於愛欲,不達於道德,
迷沒於瞋怒,貪狼於財色。坐之不得道,當更惡趣苦,生死無窮已,哀哉甚可傷!…
不能深思熟計,心自端正,專精行道,決斷世事。便旋至竟,年壽終盡,不能得道,
無可奈何!
為了短暫的享樂,迷失了自我,可悲可嘆,釋尊都為我們如此的迷糊而感嘆。
俗語說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」,眼睛要往遠處看,不要光看眼前的利益,不要短視。
當享受了那一剎那的樂,後患無窮,又上得去下不來,當被捧上去捧你的不會讓你下來。
到時候知道錯了,會是回不了頭,佛說「應即想破」,要看得破,一時的享樂,
會是後患無窮,不要等到受苦時才要後悔,那是無法挽回的,要深思熟慮,後悔不得。
雖然說得一時的享樂,人生百歲,縱使百年的享樂,與無止境的後生比較,只是一時。
要好好的想,今生得蒙為人身,應當好好把握,不可以輕忽,人生、人命在呼吸間,
要把握能夠把握的當下,仔細的想那後生一大事,是「一大事」,輕忽不得其他不重要。
不要等到無常到來,在呼天喊地的,求救,求佛問神仙,可能會是太慢了,想清楚吧!
今生有幸得人身,又能聽聞佛法,最重要的是,能「聽聞淨土一法」,不可以輕放。
在知道無常後,要緊緊把握當下,信阿彌陀佛的救度,當下即得往生,即不退轉於佛道。
聽聞佛法,要認真的聽聞,為後生一大事聽聞,這是「一期一會」,把握當下。